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經濟中國 輝煌“十五”:區域協調發展開新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0日   來源:人民日報

    在“十五”輝煌的篇章中,區域協調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五”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五年,也是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的五年。“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新跨越”,隨著這四大區域經濟板塊的聯動,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區域發展:從“單極突進”到“多輪驅動”,總體戰略全面推進

  關鍵詞:區域協調總體戰略

  關鍵數字:

  ●西部地區2000年—2004年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2%,與全國地方平均增長速度的差距由“九五”期間的1.3個百分點縮小到0.7個百分點

  ●東北三省2004年GDP增長均超過10%,實現了2000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有人説,中國的經濟就像一架多引擎的汽車,長期以來主要靠“東部引擎”單極突進。如果把其他“引擎”作用都發揮出來,多輪驅動,增長潛力不可小視。

  新世紀之初,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日益突出,東部對全國GDP的貢獻率為57.8%,其他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正在拉大。如果不採取措施扭轉這種局面,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國民經濟整體實力,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

  “十五”期間,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提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佈局:堅持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2000年1月,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帷幕。從2000年到2004年,中央財政建設資金、中央對西部開發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國家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70項,投資總規模約1萬億元。

  得益於投資的拉動,西部地區的發展正在提速:2000年—2004年,西部地區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2%。西部與東部的差距正在縮小。

  背著“包袱”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也開始減負。2004年,國家在東北8個行業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繼2003年第一批100個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國債項目批准立項後,2004年又安排了第二批197個國債項目立項……使東北三省經濟運行步入快車道。

  2004年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讓中部省份的人們心頭一熱。2005年,中部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以及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東部始終沒有放慢發展的腳步:2004年,長三角的經濟總量首次超過全國總量的20%,財政收入佔全國25%,出口占全國33%以上……

  東中西部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正在逐步改善。國家發改委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前三季度,東部與西部地區GDP增速差距由上年同期的1.2個百分點縮小到0.5個百分點;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差距由2.5個百分點縮小到1.5個百分點;東部與中部地區的差距由1.4個百分點縮小到0.5個百分點。

  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效益和質量,不能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

  關鍵詞: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

  關鍵數字:

  ●2004年與1990年比,全國火電供電耗煤、噸鋼可比能耗、水泥綜合能耗分別降低11.2%、29.6%和21.9%,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

  ●2004年,全國4150個項目被清理,4813個開發區被核減,近2.5萬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被壓縮

  發展是硬道理,但無論發達地區,還是正在急起直追的欠發達地區,都必須調整思路,謀求科學發展。

  曾經創造了經濟增長奇跡的東部,正逐步感受到資源的制約,能源與資源、生態環境不堪重負。中西部、東北的發展會不會重蹈東部覆轍?

  “十五”期間,中央堅定不移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使一些地區一些行業增長過快的投資得到抑制,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被淘汰。

  東北地區投資相對加強,中西部地區投資保持適度增長。東部地區則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避免片面追求增長速度。

  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在學習東部經驗的同時,充分吸取東部教訓,少走彎路。山西現有各類煤礦3000多個,比5年前減少了一半。許多地方根據自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

  協調發展:邁向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新階段

  關鍵詞:要素流動 産業轉移

  關鍵數字:

  ●到2005年,已有3萬多家東部企業到西部投資,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西部地區累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近1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接近150億美元

  “十五”期間,我國區域間生産要素流動和産業轉移出現了新變化,東中西部産業雷同狀況得到改善,區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在國家政策和市場機製作用下,東部産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到2005年,已有3萬多家東部企業到西部投資,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東部利用西部優勢,參與西部資源開發,緩解了自身資源制約的矛盾。北京市投入100億元,與內蒙古合作開發電力,在托克托縣、達拉特旗兩地的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電力項目成為當地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越來越多的地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了共同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給百姓帶來了實惠。2004年,西部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8031元和2192元,分別比1999年提高了41.9%和31.9%。其中,新疆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了52.4%,增幅居全國第一;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2004年農民純收入分別增長12.7%、18.6%和19.8%。

  編輯點評

  回眸“十五”,我國經濟和社會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區域發展戰略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五”的成就表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區域間由失衡走向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不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的形成,有自然的、歷史的多種複雜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對此,我們要有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統籌區域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動東中西部良性互動,讓全體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進程中建設和諧社會。(記者 趙永平)

 
 
 相關鏈結
· 西南地區深化區域合作 推進資源整合經濟騰飛
·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漸入佳境 競爭力獲極大提升
· 江西省前三季度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2.6%
·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顯示上海市位居全國首位
· 金人慶主持大湄公河次區域雙部長工作午餐
· 泛珠三角九省區初步形成食品藥品共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