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分析當前宏觀經濟走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5日   來源:新華社

經濟穩定增長 前景謹慎樂觀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談當前宏觀經濟走勢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劉錚、何雨欣)國家統計局2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9.9%,與此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至1.8%。

    如何看待去年的經濟運行情況?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哪些問題,前景如何?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作了細緻的分析。

    連續三年經濟10%左右增長

    “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所提高,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改善。”對2005年中國經濟運行情況,李德水作了這樣的概括。

    從2003年算起,中國經濟已經保持了連續三年10%左右的增長,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0.0%、10.1%和9.9%。從這輪經濟週期前的起步情況看,2001年增長率在8%平臺,2002年增長率在9%平臺,呈現穩健起步和平穩增長態勢。

    從2005年四個季度的增長情況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9%、10.1%、9.8%和9.9%,也是比較平穩的。

    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去年下半年以來,煤電油運的瓶頸制約有了明顯緩解。煤炭供應比較充足,拉閘限電省份從1月份的26個,回落到11月份的7個。

    與此同時,投資在結構調整中增幅有所回落。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投資結構有所改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增長27.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投資增長26.6%,分別回落0.1和15.1個百分點。

    既要防止通脹又要防止通縮

    2005年,中國三大物價指數漲幅全線回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漲幅比上年回落2.1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8.3%,回落3.1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9%,回落1.2個百分點。

    針對有記者提出的是否會出現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問題,李德水認為,中國現在既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貨緊縮的跡象;現在經濟社會中既有引發通脹的因素,也有導致通縮的因素;既要防止通脹,又要遏制通縮。

    當前導致中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的因素確實是存在的,比如説部分産品的生産能力過剩。但是,還要看到,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也是存在的,如國際油價的高漲,現在政府控製成品油的價格,如果適當地調整一下,價格指數就能上去。

    “所以,我説通脹、通縮一線間,我們兩種可能都要去關注,都要努力防止,而現在還不能説必然産生通貨緊縮。”李德水指出。

    國家統計局景氣中心最近對全國100多位經濟學家進行了調查,認為2006年出現通縮“可能性不大”的佔64%,認為“根本不可能”的佔7%。同時,整個世界經濟去年和今年都處在景氣時期。

    “我們不要擔心,或者不要人為地去渲染通縮的可能性多大、多危險,但是在措施上我們要認真地研究,一點不能大意。”李德水説。

    今年經濟走勢謹慎樂觀

    2005年中國經濟形勢良好,為新世紀第一個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新的一年乃至“十一五”時期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判斷,我是持樂觀的態度,當然也是謹慎的樂觀。”李德水明確表示。

    從三大需求看,到2005年底,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總規模25萬億元至26萬億元,投資不可能萎縮,相反,還要努力控制投資,防止反彈;從消費需求看,200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0%,這是很快的,而且民營、個體經濟十分活躍;從出口看,出口主要對象美國和歐洲經濟形勢都不錯,需求旺盛。

    “中國經濟整個來看充滿活力,三大需求都是不錯的,對2006年的增長將保持強勁的拉動作用。”

    李德水同時指出,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農業基礎薄弱,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後勁不足,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依然偏大,且結構不盡合理,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

    “只要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有效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中國經濟社會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李德水錶示。(完)

 
 
 相關鏈結
· 國內有關機構對06年經濟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 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將在15年內增至3000美元
· 新華時評:在自主創新的高地上起飛
· 發展改革委將加強對産能過剩行業監測 及時預警
· 中國經濟的增長 融入世界經濟體系讓全球受益
· 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透露出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