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海南省以文明生態村為有效載體推進新農村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9日   來源:經濟日報

    海南省把文明生態村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以發展生態經濟為中心任務,目前已創建成文明生態村5200多個,佔全省自然村總數的22%。

    海南創建文明生態村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作為創建活動的基本目標,圍繞發展生態經濟這個中心,創建各具特色的文明生態村。以瓊海市大路鎮為例,處在丘陵地帶的自然村,重點發展橡膠、胡椒、檳榔等熱帶經濟作物;分佈平原地帶的村莊,重點發展石榴、蓮霧、荔枝、龍眼等熱帶水果;土地資源較多的村莊,重點發展瓜菜和淡水養殖,等等。鎮委書記林葉茂告訴記者,只有群眾富裕了,才能充分體現文明生態村的建設質量,村道、路燈、文化室、球場等文化設施的建設也才有更加充足的資金保證。海南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較早的儋州、瓊海、文昌等市,著眼于創建連片的示範區,提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水平的近期工作思路;臨高、安定等縣區別不同情況,對規劃的新村按照文明生態村的要求建設,對原有的老村側重於整治和提高;樂東、保亭等縣對山區傳統的黎苗村寨從民房改造入手,重新規劃,逐步建設;東方、昌江等市縣則強調村莊環境建設中修路、種樹、推廣沼氣三大要素,文化建設上也要求具備文化室、廣播室、體育運動場所等。

    在文明生態村建設中,海南還注意把保護生態環境融進農村千家萬戶的生産生活方式之中,使建設工作最基礎也最薄弱的環節得到了加強,形成了創建活動中最具特色的亮點———生態文明。瓊海市博鰲鎮南強村毗鄰博鰲水城,全村52戶、202人,年人均純收入4150元,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以來,他們以建成與博鰲水城相配套的農家樂旅遊景點為取向,投入資金30多萬元,修登山路、建觀鰲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村裏還把奇樹、異石、古井、老屋等本村特色景點編成小冊子,增加了旅遊文化內涵,目前保護古樹和古跡在該村已蔚然成風。

    海南注重典型示範作用,堅持用事實引導和調動農民建設文明生態村的熱情。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是海南省創建文明生態村的主要內容和目標。

    記者在作為全省創建生態文明村試點的海口市瓊山區太湖村了解到,為了創建文明生態村,村邊將近200畝的荒地開墾出來,變成家庭果園,35戶人家每家3至5畝,全都種上了楊桃、龍眼、番荔枝等優質水果;禽畜養殖欄統一設置;修建家庭廁所,安排排污管道,修整村前環湖路、環村路,並在路兩旁種上楊桃樹和椰子樹;投工投勞整治大湖,讓80畝湖面重現生機;村上還第一次有了文化娛樂室、排球場、宣傳欄。村民們對記者説,創建之初,個別村民對遷走牛欄、豬欄一時想不通,看到村莊的變化之後信服地説,沒想到村子會變得這樣清潔、這樣漂亮,不僅改善了生活環境,大種果樹還使大家多了一條致富門路。如今,農民群眾已經由當初的“要我建”變成了“我要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設”也成為全省各地最響亮的創建口號。

    海南各級黨委、政府通過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給農民辦了實事,讓農民得了實惠。目前,全省140萬飲水困難的農民全都用上了自來水,農村電網改造全部完成,建成沼氣池15.9萬個,農民每年節約照明電費達1.9萬元。瓊海市大路鎮在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中大力建設沼氣池,推廣“一池三改”,全鎮46個文明生態村已建成600個沼氣池,每年每個沼氣池可為每個農戶節省燃料支出和肥料支出各1000元。由於推廣了沼氣池,海南農村過去那種放養禽畜的習慣得到根本改變,砍樹燒柴現象也不復存在,村莊空氣乾淨清新,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保護。(記者 何偉)

 
 
 相關鏈結
· 湖南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量化指標納入統計範疇
· 農業部決定今年為農民辦15件實事推進新農村建設
·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建設新農村注入強勁動力
· 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明年要有良好開局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信社漸進式改革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