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西藏鄉村涌現致富領頭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4月20日電(記者 尕瑪多吉、拉巴次仁)西藏林芝縣加丁崗村貧困戶邊巴自2005年11月與村裏的“能人”尼瑪結上幫扶對子後,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尼瑪帶他參與工程建設打工創收,還幫助邊巴搞大棚蔬菜種植。記者在西藏農村採訪時發現,一批致富能人正成為西藏一些鄉村擺脫貧困、邁向小康的“星星之火”。

    加丁崗村位於西藏林芝地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自然條件相對較好。在村委會主任尼瑪的帶領下,加丁崗村由前些年的貧困村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村”,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0008元,電視廣播覆蓋率、電話普及率以及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

    説起帶領村民致富,被村民稱為“能人”的尼瑪説:“咱農民想要參與市場競爭,不能單打獨鬥,必須協作起來。”今年54歲的尼瑪1999年擔任加丁崗村村委會主任。尼瑪上任時,全村絕大多數農戶居住在簡易的木板房裏,人均收入只有1700元。帶領鄉親改變貧困落後面貌,首先自己要有發家致富的本事。2000年,尼瑪貸款32萬元購買了一台裝載機,他積極與施工單位聯絡參與建設,次年便還清了貸款。接著他又貸款購買了挖掘機、翻鬥車,在村裏建起了榨油點、磨面點。尼瑪像滾雪球一樣積累起自己的財富。

    尼瑪在致富的同時,吸納村裏的貧困戶學習駕駛機械車輛,並每月發給他們300元工資,學成後月薪為1500元。不少村民學會駕駛技術後最終自己貸款買機械車輛。截至2005年,全村擁有車輛30臺,全年參與工程建設收入180多萬元。利用當地氣候條件較好的優勢,尼瑪還鼓勵村民種瓜果、發展蔬菜大棚、養藏豬,搞特色種植、養殖業。如今,加丁崗村幾乎家家蓋新房、戶戶有彩電、人人有移動電話。

    在拉薩市場上,來自日喀則白朗縣嘎東鎮貴熱村農民羅布旦增一家生産的“洛丹”牌糌粑深受城裏消費者歡迎。羅布旦增1999年開辦了一家糌粑加工廠,糌粑熱銷,自己幾畝地産的青稞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於是他與村民簽訂青稞收購合同,全村生産的青稞除自食外幾乎都由他加工成糌粑銷售到市場上。經過幾年的經營,加工廠固定資産已達80多萬元,羅布旦增一家富裕起來了,同時也帶領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完)

    西藏:牛糞灶淡出農家

    新華社拉薩4月20日電(記者 拉巴次仁、尕瑪多吉)令藏族農民次仁歐珠沒有想到的是,他家過去煙熏火燎的牛糞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潔衛生的沼氣灶,用不了五分鐘,香噴噴的酥油茶就煮好了。

    這幾年,無論是在藏北草原,還是在藏南谷地,記者發現所到之處最令人驚訝的是,當地農牧民千百年來用於取暖、做飯的牛糞灶逐步消隱,而以太陽光作為能源的太陽灶卻隨處可見。如今,西藏日喀則、山南等地的農村又出現了一個既可以當作燃料,又能變成有機肥料的“寶貝”,那就是西藏科技部門正在西藏部分地區試點推廣的太陽能沼氣池。

    63歲的日喀則地區白朗縣藏族農民次仁歐珠對沼氣做飯深有感觸,他説:“過去家庭主婦整天要守著灶臺轉,現在不用了,她們被‘解放’了。”據次仁歐珠介紹,他們村在使用沼氣之前,一直用牛糞燒火,村民們四處尋覓牛糞,而且還得把牛糞貼在墻上曬乾用來燒火,不僅浪費勞力和時間,而且牛糞燒出的濃煙弄得次仁歐珠經常眼紅嗓子疼。

    記者在次仁歐珠家修建的太陽能沼氣池看到,連接沼氣灶的是一根白色的小管子,一直通到院墻外面的塑料大棚裏。而太陽能塑料大棚裏種著小白菜、土豆等蔬菜,菜地下面就是沼氣池。次仁歐珠説:“沼氣池裏主要放牛糞、羊糞和豬糞等,秋天時再丟一些爛菜葉和綠草效果會更好,只要發酵一個月就可以使用了。”如今,次仁歐珠所在的白朗縣洛江鎮康莎村共有30戶建起了沼氣池,其中,建造太陽能沼氣池每家需要投入5000元左右,但他們只需提供場地和勞力,水泥、大棚等建築材料和施工、安裝費用全由政府解決。

    西藏能源研究示範中心主任拉姆介紹,在西藏建一座太陽能沼氣池前期費用在4000元至5000元,前期費用基本上靠國家扶持,目前,全區共有410戶農民率先使用了太陽能沼氣池。

    “測算表明:建造一座10至12立方米的太陽能沼氣池,可為3至5口人家每年節約煤炭2噸左右。”據西藏能源研究示範中心工程師王守彪介紹,利用太陽能沼氣池不僅大大減輕農村勞動力,創造增收機會,同時對保護西藏的藍天碧水起到積極作用。

    如今,西藏自治區政府在廣大農牧區大力推廣太陽能、水能、風能、沼氣等綠色能源,有效地保護了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目前,西藏成為我國建設集中型太陽能光伏電站最多的地區,共建有縣級和鄉級光伏電站近400座,全區共有30多萬戶農牧民使用太陽灶。(完)

 
 
 相關鏈結
· 西藏全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促進農牧民增收
· 農業科技直通車入戶培訓西藏農民
· 農村專業協會給西藏農民帶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