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項學習教育"成果顯著 我國新聞隊伍健康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曲志紅)邁進新世紀的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對新時期新聞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兩年多來,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緊密結合新聞隊伍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和作風實際,一場深入的“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在我國新聞界廣泛開展。廣大新聞工作者通過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發生明顯變化——蹲辦公室的少了,跑基層的多了;不良廣告、低俗新聞少了,貼近實際,打動人心的報道多了;輿論監督更冷靜了,正面報道更有親和力了……

    中國記協負責人概括“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收穫時説,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宣傳工作的自覺性方面有了新的增強,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新聞宣傳工作、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方面有了新的進步,弘揚職業精神和恪守職業道德方面有了新的變化,完善內部管理措施方面有了明顯成效。

    為新時期新聞隊伍建設夯實思想基礎

    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高素質新聞隊伍”,是黨和國家對新時期新聞隊伍建設提出的要求。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中央和各地新聞單位以切實有效的形式,在廣大新聞從業人員中進一步強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的學習理解,提高認識。

    《成都商報》結合采編人員的特點,創新學習方式。他們根據關於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通知精神,策劃組織了知識競答活動,題目內容涉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新聞宣傳紀律、時事政治和新聞業務等各個方面。采編人員紛紛查閱資料、學習理論、積極答題,一時間形成普及“三項學習教育”的熱潮。

    打開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專題網站,理論知識、政策法規、宣傳紀律、動態信息、案例評析、事跡介紹、經驗總結……內容一應俱全。這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根據新聞單位工作繁忙,時間、人員分散的特點,利用已有的寬帶局域網開辦的專題網站,編輯記者可以利用任何一台辦公電腦登錄網站參加學習。網站還把相關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發送到員工的電子郵箱,讓每一個幹部職工能接受到更為系統和完整的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中國記協先後組織全國新聞界開展對當代新聞工作者的楷模穆青和對海南日報記者甘遠志的學習活動,召開了首都新聞界“穆青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和學習穆青同志先進事跡首都大學生報告會。

    《穆青傳》的作者,新華社高級記者張嚴平被許多新聞媒體邀請講述穆青的故事,每次都引起熱烈的反響。張嚴平説,在穆青心裏,記者這個職業絕對不是一個謀生的職業。他這一生都是用心來靠近這個職業的,他對國家、對民族始終有一種憂患意識,有一種責任感。

    理論的滋養,榜樣的激勵,給廣大新聞工作者帶來深刻的感悟。“我意識到,我們心中的筆有千鈞重。要用好這支筆,就離不開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掌握,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身體力行,對新聞職業道德的嚴格遵守。”這是新華社一位青年記者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寫下的體會,也反映出很多新聞工作者的心聲。

    為開創新時期新聞報道良好局面注入活力

    深入的學習教育,使廣大新聞從業者增強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樹立了求真務實、正直敬業的作風。

    “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國新聞界把學習的成果落實在自己的新聞實踐中,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為開創新時期新聞報道良好局面注入活力。

    人民日報社在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同時,特別注重了把體現黨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思想性政治性和可讀性實效性統一起來。每當社會上出現一些帶有全局性、代表性、傾向性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思潮時,人民日報都及時刊出文章或評論,準確地加以剖析、闡釋和引導。

    《以兩岸同胞的福祉為重》《把節約放在首位》《新農村該怎樣建設》……這些都是人民日報名牌欄目《人民論壇》近期發表的言論。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王義堂説:“打造黨報的權威性,就要在出思想、出觀點上下功夫。”

    “搶佔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已經成為許多權威媒體的共識。當黨和國家出臺重大政策、法規時,新華社往往會在第一時間編發一批重量級作品:《“計劃”變“規劃”,一字之差透出三大信號》《“一號文件”引領九億農民努力增收》《修憲離百姓有多遠》……這些作品以立意的高度和思想含量,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新華視點》采編室主任陳蕓談及自己的體會時説:“強調正確輿論導向,就要按照新聞規律辦事,回答人們關心的問題,用鮮活的事實説話,才能贏得讀者。”目前,《新華視點》的稿件採用率達到100%,2005年平均每篇稿件有67家媒體採用。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這既是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也是人民群眾關心的新聞熱點。《解放日報》在春節前半個月就多次進行分析籌劃,提出將“我與‘十一五’”作為春節報道的主攻欄目,既有聲有色地宣傳 “十一五”規劃,又生動活潑地貼近群眾的節日生活。在編輯的精心策劃和記者的深入採訪下,“我與‘十一五’”欄目獲得成功,8篇精品稿件篇篇好評如潮。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廣播電視媒體,也都通過及時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引導社會輿論。北京師範大學一位姓蘇的學生説:“現在的信息來源很多,但還是覺得這些主流媒體對重大新聞報道權威及時,而且分析更為準確、透徹。”

    為保障新聞隊伍健康發展建立長效機制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從業人員也急劇增加。到2005年,我國持有新聞記者證的人員達17萬餘人,新聞從業人員達70多萬。從受教育的情況看,95%以上擁有專科以上學歷,學科背景幾乎包括了各個學科各個專業。對這支隊伍,黨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關注。在這次學習教育活動中,全國新聞界邊學邊改,採取一系列“嚴厲措施”,“重拳打擊”各類虛假新聞、有償新聞、低俗之風、不良廣告等突出問題,取得明顯成效,維護了新聞工作的形象,提高了新聞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當然,要確保新聞事業和新聞隊伍不斷健康發展,需要建立長效機制。中國人民大學郭慶光教授在一篇題為《“三項學習教育”活動與我國新聞隊伍素質建設》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是,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我們不僅要明確新聞工作的各項原則,澄清認識,而且要加大媒體內部體制的改革力度,建立新聞隊伍建設的各種制度保障。

    “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一開始,國家有關部門和各新聞單位就著手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完善自律他律制度,規範從業行為。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主要媒體率先發出公告,取消刊登形象廣告;國家廣電總局發出“十條戒令”凈化熒屏;中央和各地新聞媒體紛紛公佈舉報電話,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強化社會監督的同時,一系列有關規章制度也陸續出臺,把解決當前問題和解決長遠問題相結合,把解決突出問題和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進一步健全、完善新聞出版政策法規。

    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2005年初公佈了《關於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在首都媒體舉行的座談會上,大家紛紛認為,這個規定從政治立場、思想觀念、采編作風、工作要求、新聞紀律和職業道德等方面,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是一項規範新聞采編人員行為的重要制度。

    隨後,《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社記者站管理辦法》,新的《期刊出版管理規定》《報紙出版管理規定》等先後頒布實施,加強了對報刊出版全過程和新聞從業人員行為的監管。

    “這些規章制度,既是我們的行為規範,也是對我們恪盡職守、搞好記者工作的一種保障。”許多新聞工作者,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各新聞媒體積極貫徹執行。

    “對於整個新聞工作和新聞戰線自身建設來説,這都是一次具有重要而深遠意義的學習教育活動。”中國記協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是新聞戰線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切實加強黨對新聞宣傳工作領導,加強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今後,要作為新聞戰線的一項長期任務,持之以恒地開展下去。(完)

 
 
 相關鏈結
· 中國新聞隊伍和新聞報道呈現新風貌
· 中國新聞界積極履行輿論監督職能關注民生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