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加快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日   來源:經濟日報

    為推動煤炭工業穩定、節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200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值《若干意見》頒布一週年之際,特撰寫本文,就進一步貫徹落實《若干意見》,促進煤炭工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談幾點看法。

    一、煤炭工業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去年6月1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第92次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若干意見》。隨後,國務院以國發〔2005〕18號文印發。以國務院專門文件的形式頒發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這在新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煤炭工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是推動我國煤炭工業步入資源回採率高、安全有保障、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舉措。可以説,《若干意見》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貫徹落實《若干意見》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若干意見》分解為40項任務,細化、落實到具體部門,計劃用2—3年時間完成。全國煤炭行業及社會各有關方面認真學習領會《若干意見》精神,制定相應措施並切實抓好落實。一年來,經過各有關部門和各企業的積極努力,目前,40項任務中的礦區開發規劃、煤礦設計規範、煤礦安全管理、電煤價格形成機制、資源礦業權管理等7項任務已經完成,預計今年底前可再完成18項,明年底前力爭全部完成。隨著各項工作向縱深推進,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可喜變化,集中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生産銷售穩定增長。通過學習和貫徹《若干意見》,煤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對煤炭生産與消費的認識更加趨於理性,既推動了煤炭生産穩定增長,也使需求側管理得到加強,煤炭供求緊張狀況初步緩解,為促進國民經濟穩定較快發展作出了貢獻。2005年,全國原煤産量和商品煤銷量雙雙首次突破20億噸,分別達到21.9億噸和20.4億噸,增幅均為8%。

    二是産業集中度繼續提高。大基地和大集團建設得到加強。2005年,國家批准建設13個大型煤炭生産基地,基地內98個礦區儲量佔全國的83.5%,産量佔全國的83.6%。全國已有千萬噸級的煤炭企業31家,産量佔全國煤炭總産量的42%;3000萬噸以上企業10家,産量佔全國煤炭總産量的25%;年産500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有5個,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個。小煤礦關閉整合、聯合改造力度加大,數量大幅度減少。去年全國煤炭産量的新增部分,國有重點煤礦的比重提高了16個百分點,鄉鎮煤礦下降了14個百分點。

    三是技術改造力度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資金進一步向煤炭工業傾斜,支持了一批國有煤礦的建設和改造,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煤礦,提高了煤炭工業的設計、施工、管理和裝備水平。到2005年底,建成高産高效礦井197對。“十五”期間,建設投産千萬噸級煤礦9個。2005年,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生産效率達到4.07噸/工,提高8.27%;回採工作面平均單産達到43644噸/月,提高4.57%;採煤機械化程度提高到83%。

    四是資源環境保護得到加強。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戰略位置,擺脫粗放增長的路子,已成為全煤炭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共識。無論在煤炭生産過程中,還是在煤炭消費領域,都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推動煤炭的節約發展和清潔發展。山西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淮南、平頂山、撫順、西山、新汶等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礦區,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的步伐加快。目前,煤礦平均資源回採率和原煤入洗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煤炭産品結構開始向多元、合理、優化方向轉變。

    五是經濟效益持續改善。2005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0.2億元,增長78.6%;原中央財政煤炭企業盈利148.3億元,增長86.3%。陜西、山西、內蒙古等重點産煤省區企業效益大幅度提高,地方財政收入明顯增加,煤炭對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六是安全形勢有所好轉。為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國務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規定和重大舉措,煤炭行業集中開展了瓦斯防治攻堅戰,建設“生命工程”的氛圍日益濃厚。2005年,全國煤礦各類傷亡事故數量同比減少335起,下降9.2%;百萬噸死亡率下降8.8%。

    二、加快煤炭工業發展轉型依然任重道遠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真正把《若干意見》的精神落到實處,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任務,加快推動煤炭工業發展轉型,仍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任務十分艱巨。當前,制約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長期性、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暴露,影響煤炭經濟運行的新問題又開始顯現,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市場供求變化,過剩隱憂加劇。從煤炭供求發展態勢看,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的宏觀調控,以及促進節能降耗措施的力度加大,煤炭需求強度減弱、增幅趨緩;另一方面,煤炭産能增長較快,前幾年煤炭“投資熱”導致的潛在産能過剩的問題已見端倪,對煤炭工業平穩運行構成不利影響。目前,煤炭的社會庫存大幅度增加,去年底達到1.4億噸,是近幾年來的最高水平。

    二是資源保障能力較弱,浪費現象嚴重。我國煤炭資源稟賦條件較差,人均佔有量少,地質勘探工作滯後。按可供開採的資源計算,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已查明資源儲量僅佔資源總量的18%;在尚未利用的資源量中,可供建井利用的精查資源量僅佔16%,精查儲量缺口較大。與此同時,資源浪費和破壞嚴重。全國煤礦平均資源回收率約40%,資源富集地區小煤礦資源回收率僅為15%左右。特別是近幾年煤炭價格上漲,部分企業急功近利,採厚棄薄,採易棄難,大量資源損失浪費;一些可供建設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裝煤田被肢解分割,大型煤炭企業後備資源匱乏。

    三是煤礦規模偏小,裝備水平較低。目前,全國小型煤礦約2.1萬處,産量達10億噸,分別佔全國煤礦數量和産量的95%和45%,缺乏一批對全國煤炭供需平衡和市場穩定具有一定調節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業,導致市場競爭過度。同時,我國煤礦生産技術和裝備落後。全國煤礦非機械化採煤高達60%左右,大多數鄉鎮及個體煤礦仍靠原始生産方式開採。

    四是安全形勢嚴峻,環境保護任務艱巨。儘管我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然明顯高於世界主要産煤國家的水平。去年特大事故數上升34.9%,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煤炭生産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礦區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沉陷、植被破壞、瓦斯和粉塵排放、煤矸石佔地、煤田自燃等問題相當突出,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受到很大影響。煤礦事故多發和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硬約束。

    五是遺留問題較多,企業改革滯後。煤炭企業富餘人員、不良債務、企業辦社會等歷史包袱比較沉重,職工收入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特別是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一些煤炭城市還有不少棚戶區,礦工的住房條件十分簡陋。大型國有煤礦改革還不到位,現代企業制度仍不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有待完善,一些企業經營管理比較粗放,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進展緩慢。

    上述問題不僅嚴重影響煤炭工業的穩定、節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而且制約了整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集中精力,採取有效措施,認真解決制約煤炭工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全面提升煤炭工業發展水平。

    1 2  
 
 
 相關鏈結
· 中國-波蘭煤炭工業發展研討會召開 趙鐵錘出席
· 國務院關於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今年電力迎峰度夏仍不容鬆懈
· 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通知要求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
· 發展改革委更改農用運輸車稱謂 與汽車管理銜接
· 發展改革委制定《意見》加強涉農價格和收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