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保護文化遺産 寧夏貴州寧波開展文化遺産日活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0日   來源:光明日報

    寧夏 確定長城保護日

    “用設立‘文化遺産日’來喚起全社會對文化遺産的重視,這是個進步。”6月8日,在寧夏政協舉行的“中國文化遺産日”暨“寧夏長城保護日”座談會上,寧夏考古所所長羅豐等政協委員都表示了對我國設立“文化遺産日”的讚賞和歡迎。 

     6月10日,在銀川市光明廣場內,寧夏伊斯蘭經學院的女學生在觀看“文化遺産日”文物圖片展覽。新華社記者 劉泉龍 攝

    説起對長城、岩畫、古城等歷史遺跡的破壞,張欣毅、羅豐、魯人勇等寧夏文史界知名人士都感到痛心疾首、憂心忡忡。寧夏地方誌專家吳忠禮説:“對於我們這樣大的國家、這樣悠久的歷史來説,保留至今的文化遺産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太少了!”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建議,先摸清寧夏文化遺産的家底,然後逐項落實保護措施。

    自治區政協主席任啟興在聽了大家的發言後説,文化遺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東西,繼承、保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自治區政協的推動下,寧夏已將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寧夏長城保護日”,今年,寧夏將“中國文化遺産日”與“寧夏長城保護日”活動合併舉行。(記者 莊電一)

    貴州 呼籲重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

    經國務院批准,文化部近日公佈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中,貴州省有31項40處入選,位列全國第三。記者今天採訪了部分文物管理部門的領導以及專家學者,對國務院決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週六為文化遺産日,他們都表示非常支持,同時就貴州省文化遺産的保護現狀發表了見解。

    省文化廳廳長徐圻説,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數目列浙江、福建之後居全國第三位,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9項列全國第17位,這充分説明在文化發展方面我們並不落後。省志辦研究員范同壽建議,在保護有形文化遺産的同時,更要保護和弘揚淳樸的民風民俗。省民族研究所原副所長翁家烈指出,在開發這些文化遺産資源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尤其是政府部門不能為短期的經濟行為所左右。省考古所所長王紅光強調,要防止旅遊開發過程中出現的掠奪性開發。(記者 柳路)

    6月9日,在山東省美術館,一位來自濟南的民間面塑大師正在製作面塑作品。新華社發

    寧波 “下大本錢”保護文化遺産

    近5年來,寧波市加大了對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力度,全市共完成文物保護單位修繕項目31處44項,總投資2.4億元人民幣。目前,寧波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此外,寧波市現還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

    5年來,寧波市共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25項。其中,2001年至2002年進行的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的發掘,填補了國內該類建築遺址的空白,也有力地佐證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地位。2004年,田螺山遺址和傅家山遺址的兩大史前文化發掘,進一步拓展了對寧波史前文化遺存的認識。此外,句章港遺址初步勘探調查,進一步認知了寧波城市的沿革與發展。大量古墓葬群和古窯址的發掘,為進一步研究寧波西晉時期的文化成熟性和西晉至唐宋越窯文化的分佈情況提供了重要實物。

    寧波市還以國家大遺址保護要求來保護河姆渡遺址、上林湖越窯青瓷遺址、南宋石刻群遺址、鎮海口海防遺址,並全面開展這些大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

    目前,寧波市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67座,比“九五”期末增加17座。投入2.5億元的寧波博物館正式啟動籌建,依託國保、省保單位開闢專題博物館的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名人類、行業産業類、單位發展史類以及民族民俗等多種類型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依靠社會力量開辦,交相輝映。(記者 嚴紅楓) 

    百位專家在京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現狀與發展

    文化遺産日:四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唱響明孝陵

    山西省和太原市在晉祠舉行活動紀念"文化遺産日"

    南越國宮署遺址正式開放 展現廣州兩千多年曆史

    世界文化遺産地皖黟縣推出文物建築保護認領活動

 
 
 相關鏈結
·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就我國文化遺産保護接受採訪
· 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保護文化遺産 守護精神家園
· 全國各地迎接“文化遺産日”
· 河南將舉辦系列活動迎接首個文化遺産日
· 上海:6月10日免費開放60處歷史文物建築
· 南京長風堂將於中國文化遺産日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