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世界屋脊見證鐵路建設者們創出的的青藏鐵路精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6月17日電(記者王聖志 文貽煒 邊巴次仁) “風火山精神”“唐古拉精神”“尖兵精神”……在青藏鐵路建設的每一個工點,建設者都用“精神的海拔”與“物理的海拔”進行著日復一日的特殊較量。

    “挑戰極限、勇創一流”——建設者們所創出的青藏鐵路精神,最終凝結在這條“神奇的天路”上。

    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多公里,大部分處於“生命禁區”。在世界屋脊上開闢一條經濟、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運輸通道,把鐵路大動脈延伸到西藏,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千鈞重托。

    2001年春天,當修築青藏鐵路的消息傳遍神州大地時,一封封請戰書、決心書雪片似地飛到各級組織和領導手中,有的同志還寫下血書表達心願。1.7萬人的中鐵二十局就有7000多人寫了請戰書,出現了父送子、妻送郎和子承父志、夫妻雙雙上青藏的動人場面。

    中鐵一局鋪架隊有5位年輕的母親,2001年上青藏線時,她們中孩子最小的2歲、最大的7歲,為了能聽到千里之外孩子的聲音,每人買了一部手機,但有了電話,卻又怕打電話,因為一拿起電話,聽到孩子叫媽媽的聲音,就會忍不住流淚。雖然想家想孩子,但參建青藏鐵路的機會也很難得,只好“舍小家、顧大家”了。

    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各單位努力培養和塑造各具特點的團隊精神、戰鬥精神。如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的“尖兵精神”、中鐵一局的“鋪架精神”、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的“風火山精神”、中鐵十七局的“唐古拉精神”等。中華全國總工會和鐵道部在全線廣泛開展了建功立業勞動競賽活動,各參建單位積極響應,踴躍參加。

    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在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修建鐵路,是前無古人的探索性工程。在青藏鐵路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國家有關部門和青、藏兩省區政府,抽調專家開展聯合攻關。建設、參建單位大力推廣使用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最大限度地釋放先進生産力,確保青藏鐵路工程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全線先後圍繞施工難點立項近80個科研課題,投入數千萬元,在多年凍土隧道開挖、支護、襯砌、通風成套技術、凍土區橋梁樁基施工旋挖鑽機應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全體建設者把列車旅行時間最短、設備“免維修”、基本實現“無人化”管理作為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三項具體目標,經過努力,最終建成在凍土區時速可達120公里的一流高原鐵路,是國外凍土鐵路速度的2至3倍。中外凍土專家認為,青藏鐵路凍土工程技術已經走在世界凍土工程領域前列。

    面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的難題,建設者珍愛青藏高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全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首次實行環保監理制度,在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段開展大面積草皮移植和種草試驗獲得成功,首開我國重大建設項目設置野生動物通道先河。使沿線凍土、植被、濕地環境、自然景觀、江河水質和野生動物遷徙條件得到了有效保護,把鐵路建設對沿線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多次檢查後認為,青藏鐵路建設環境保護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處於領先水平,具有示範意義。

    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黨中央、國務院對建設者的身體和工作一直十分關心。各參建單位也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要求,堅持做到“兵馬未動,保障先行”,嚴格遵循高原規律。

    各單位對所有參建人員進行嚴格體檢,在低海拔地區“習服”適應後逐步“階梯式”升高,嚴格限製作業時間和勞動強度,免費發放防寒用品和抗缺氧藥物。同時,在全線建立了三級醫療保障體系,配置了先進適用的常規醫療設備和醫用高壓氧艙等,還投入鉅資建設大型高原醫用制氧站,保證職工的生産生活用氧,構建起道道堅固的安全防線。參建人員無一例高原病死亡。這既是高原工程建設中的奇跡,也是尊重和體現勞動者權利的巨大進步。

    建設單位在格爾木市和拉薩設立凈菜場,每天將加工好的饅頭和新鮮蔬菜運到幾百公里外的施工點,這些生活保障車被職工親切稱作“快樂的大篷車”。與此同時,各參建單位努力豐富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為職工宿舍配發了電視機、圖書、象棋等,有的單位還將職工家屬的問候錄製成專題片,在工地巡迴播放。

    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參建單位對農民工實行與職工統一的飲食標準、居住條件和醫療待遇,並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讓農民工切實感受到平等與尊重。對建設者的關心和愛護,化作了幹群同心幹事業的力量。

    頑強拼搏的奉獻情操

    青藏鐵路開工以來,11萬築路大軍面對高寒缺氧環境,以苦為榮、與苦相伴,奮戰高原、奉獻高原、立功高原,涌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英雄模範人物。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員在海拔4780米的風火山凍土觀測站默默奉獻了40多年,他們與寒風相伴,與“滾地雷”為伍。原黨支部書記王佔吉上世紀80年代獻身觀測站並留下遺言:“要把我埋在風火山,一定要等到火車從身邊通過。”青藏鐵路開工後,他的兒子王耀欣又來到父親戰鬥過的地方工作。

    青藏鐵路如何穿越唐古拉山,當時有人建議與青藏公路平行。為了確定科學合理的線路,鐵一院在唐古拉山越嶺地段的無人區反復勘察,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找出了一條最高海拔5072米、比青藏公路最高海拔低159米且地質條件相對較好的線路,使原方案得到了優化,並節約計劃投資數億元。

    在青藏鐵路勘測設計階段,鐵一院蘭州分院副院長李金城和隊友們在唐古拉山勘察時,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背著儀器,冒著冰雹、雨雪,在泥濘的沼澤中艱難工作,有時因極度勞累,倒在地上就睡著了。大家硬是互相攙扶完成了任務,艱難地走出無人區,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廣大施工人員不畏艱險、敢打硬仗,洞穿了世界最長凍土隧道、海拔最高凍土隧道和海拔最高隧道群,在可可西裏、唐古拉山越嶺地段創造了高原鋪架新紀錄;建設監理人員視質量、安全、環保為生命,嚴格把關,不讓工程留下任何遺憾;醫務工作者忠誠守護生命,為創造高原病“零死亡”奇跡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建設中,共産黨員衝鋒在前。中鐵十六局共産黨員陳德伍初上高原時反應強烈,鼻血流個不止,領導要他下山休息,但這位四十來歲的硬漢急得落了淚,説:“我就是為修青藏鐵路來的,我能頂得住。”邊説邊用顫抖的手寫下一份保證書:如果發生病情,責任自己承擔!

    許多共産黨員懷揣家中發來的加急電報堅持在建設一線;有的昏倒在現場,到醫院後又提前回到工地;有的出差途中幾過家門而不入。

    青藏鐵路精神,一座矗立在雪域高原的豐碑。(完)

 
 
 相關鏈結
· 全線試運營在即 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異常繁忙
· 西藏擬加強青藏鐵路開通後的文物古建築保護工作
· 青藏鐵路將開行"垃圾列車"集中收集處理沿線垃圾
· 拉薩火車站建設進入收尾階段
· 青藏鐵路沿途旅遊看點
·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06年6月23日發行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金銀紀念幣一套(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