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5日電(記者戴勁松、侯曉敏)湖北省中醫學院“中藥現代化工程示範研究”課題組專家最近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中藥材資源年需求量約為6000萬公斤,且逐年遞增,而與此同時,中藥材資源已出現令人擔憂的減少勢頭。
課題組負責人劉炎文説,我國中藥材開發量正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受損失較大的中藥材資源主要是那些資源原本就少的貴重藥材或是用量較大的藥材。
劉炎文舉例説,甘草屬於用量較大的中藥,上世紀50年代的蘊藏量是200萬噸以上,但到目前已不足35萬噸,其資源分佈面積明顯縮小。由於甘草還是很重要的固沙植物,甘草資源的減少直接導致了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又如麝香,全國現有野麝資源約200多萬頭,與上世紀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1/3以上。據調查,遭此厄運的藥用動物資源還有蘄龜、蘄蛇、虎、豹、塞加羚羊、梅花鹿等。
課題組2005年在國內15個省份對金剛藤蘊藏量進行調查表明,這一治療婦科病的中藥材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地區,按現有林區面積統計計算,湖南省蘊藏量最大,年産量約390萬噸;江西其次,約344萬噸。但隨著人工林區面積不斷增大以及中藥材資源的無序開發,金剛藤資源在這些省份已越來越少,目前開發範圍開始延伸到西南地區。
談及中藥材資源減少的原因,劉炎文認為關鍵在於環境變化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主要包括人為因素和自然環境變遷。此外,人類生活水平和勞動力價值的提高也直接影響了中藥材資源蘊藏量,特別是一些依靠栽培的中藥材,如麥冬,由於産地經濟富裕,大部分農民已不再采收麥冬,而是將其作為城市綠化植物栽培出售,既可以賣個好價錢,又不費時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