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青藏鐵路建設不忘群眾利益 老傳統得到傳承發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拉薩7月10日(記者陳良傑、肖林、拉巴次仁) 在“雄鷹也飛不過去”的唐古拉山,藏族群眾給青藏鐵路建設者送去青稞酒和酥油茶;在藏北高原,牧民群眾組成護路隊確保鐵路暢通;在聖城拉薩,一些鐵路建設者成為藏族群眾家中的貴賓。

    “不在當地徵購生活物資、不增加地方負擔、優先解決當地就業、送醫送藥、保護生態環境和宗教聖地……”青藏鐵路5年建設中“不吃地方”、處處維護群眾利益的做法,換來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濃濃深情。

    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認為,與半個世紀前修建川藏公路時的優良作風、幾十年來全國支援西藏的政策一脈相承,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建設者們繼續發揚“不吃地方”的老傳統,也傳承了藏漢民族間的代代深情。

    在申格裏貢山的山坳裏,鐵路建設者給嘎拉嘎家里拉起電線,並救活了嘎拉嘎病危的兒子。嘎拉嘎堅持讓弟弟到鐵路工地上義務幹活以示感激。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建設工地,築路單位給特困戶洛桑捐款,還為像他一樣的幾百名貧困群眾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含氧量不到內地一半、最低氣溫零下40多攝氏度的藏北安多縣,在如此嚴酷環境中施工的中鐵十八局處處不忘群眾利益:為減輕地方壓力,從700公里以外的格爾木採購生活物資;將鐵路部門的沙石場讓群眾開採,使當地群眾每年增收400多萬元;9000平方米的臨時營房按永久性房屋修建,鐵路工程結束後免費移交給地方實施牧民安居工程;中心醫院每年為沿途群眾接診幾百人次,各衛生所還經常深入牧民家中進行問診。而當地淳樸的群眾,每逢佳節,都會給十八局職工送來酸奶、酥油茶、牛羊肉等。

    “維護藏族群眾利益的事情不勝枚舉。”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指揮長拉有玉説:“鐵路建設還始終貫徹環保原則、尊重當地風俗、保護宗教聖地。”

    拉有玉説,為避免驚擾那曲扎木天葬臺,施工中繞道取土,每月因此多花200多萬元。西藏達扎寺第四世活佛達扎單增格列説:“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相信每一位藏族群眾聽到了也會感到高興的!”

    “你維護群眾利益,群眾就會擁護你。”18軍老戰士、76歲的藏族老人白洛説:“正如50多年前‘不吃地方’的命令使解放軍得到了廣大藏族群眾的擁護一樣。”

    “當時藏區物資貧乏,毛主席要求進藏部隊‘不吃地方’,在需要群眾幫助時也絕不能損害群眾利益。”白洛説,起初老百姓看見部隊就躲。但解放軍紀律嚴明,先由懂藏語的戰士向老百姓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然後再慢慢和群眾交往。每逢修路佔用群眾耕地、需要木料和柴火時,就與群眾商議並出高價補償。

    健朗的白洛老人記憶猶新:“一般佔用1畝地補償1500銀元,而當時一頭牦牛才值5銀元,群眾樂開了懷,開始信任解放軍。部隊還主動給群眾看病、送藥,幫助百姓背水、打掃、做牛糞餅。不久,許多群眾見到我就説,你們真是‘菩薩兵’!”

    “‘不吃地方’是個比較形象的説法,但其內含的精神和起到的作用可是不得了。”向巴平措説:“從解放軍進藏、西藏和平解放直到今天,半個多世紀裏,黨中央對西藏的政策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群眾利益,幫助和扶持了西藏的發展,從而贏得了群眾的擁戴,造就了西藏的繁榮。”

    向巴平措回憶説,西藏和平解放前人民非常貧困,“不吃地方”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中央對西藏沒有任何索取,群眾沒有了“烏拉”差役和稅費。上世紀80年代落實生産責任制以後,西藏農牧民也享受特殊政策,不用交農牧業稅。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財政、稅收、金融、建設、教育等方面給西藏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計劃“十五”期間國家對西藏投資和財政補助700多億元。

    向巴平措説,從修青藏鐵路不需要西藏配套資金,到八廓街上商販的稅費優惠,處處體現出中央對西藏的關懷。西藏現在的年財政收入才10多億元,而支出是180多億元,絕大部分靠中央的轉移支付。西藏每年基礎建設項目也多由中央和兄弟省份投資。向巴平措認為,隨著“不吃地方”的精神繼續傳承,270多萬西藏人民將從中獲益,並將代代傳頌。(完)

 
 
 相關鏈結
· 青藏鐵路全線開通打開青藏高原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 張慶黎:管好用好經濟線 團結線 生態線 幸福線
· 一個世紀的偉大穿越 黨中央關心青藏線建設紀實
· 青藏鐵路凍土觀測與工程試驗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
· 青藏鐵路通車:人類鐵路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
· 水土保持方案為青藏鐵路沿線生態環境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