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5日   來源:人民日報

我國當前的能源形勢與“十一五”能源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在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舉辦的形勢報告會上的報告(摘要)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係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2005年,一次能源生産總量達到20.6億噸標準煤,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7倍、改革開放初的3.29倍。煤炭産量達到21.9億噸,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原油産量達到1.81億噸,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氣500億立方米;電力發電裝機突破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均居世界第二位;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到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佔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産沼氣約80億立方米,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化。200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22.25億噸標準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總的趨勢是:煤炭消費的比重趨於下降,優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煤炭消費比重由76.2%降到68.7%,油氣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5.1%提高到7.3%。

    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從勘探開發、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産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複雜段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採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電力工業,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三峽左岸最後一台機組國産化水平達到85%。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産化,750千伏示範工程建成投運。

    節能環保取得進展。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2005年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改革開放以來,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超過10億噸標準煤,以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持了GDP翻兩番。主要用能産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能源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煤炭生産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

    能源立法明顯加強。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管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

    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雖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要看到,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概括起來,一是資源約束明顯,供需矛盾突出。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快速增長的能源供應趕不上更快增長的能源需求,靠過度消耗能源支撐經濟快速增長難以持久。二是能源技術依然落後,能源效率明顯偏低。能源開發利用的重大核心裝備仍不能自主設計製造,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還不廣泛,我國單位GDP能耗和主要用能行業可比能耗都遠遠高於國際先進水平。三是能源結構尚不合理,環境承載壓力較大。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消費結構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改變,煤炭大量消費加大了環境保護的難度,目前,在全國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中,由煤炭燃燒産生的分別佔70%和90%。四是石油儲備體系不健全,安全生産存在隱患。油氣資源儲備和應急機制的建立還任重道遠,能源特別是煤炭安全生産形勢嚴峻,重特大事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五是能源體制改革尚未到位,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煤炭流通體制和企業機制轉換滯後,適應WTO要求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市場體系尚不健全,電力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體現我國能源戰略、維護能源安全、銜接能源政策的基本法律還不完備。為此,我們要從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保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和子孫福祉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能源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感,切實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化解我國能源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奮鬥目標。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優化生産和消費結構,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近年來,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先後研究編制了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煤炭、油氣、電力、新能源、節能等專項規劃,以及核電、風電、LNG(液化天然氣)、煤層氣、替代能源等子規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節約優先,效率為本。這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節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節能擺在首要位置,採取綜合的、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強化節能工作。一是通過調整結構節能。節能不僅是微觀層面的問題,首先是宏觀層面的問題,即要通過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為此,要努力提高低耗能的第三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規範發展商務服務業。促進高技術産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和佈局,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産品檔次、技術含量和産業集中度。加快製造業信息化,深度開發信息資源。二是通過技術進步節能。大力支持節能重點項目,優先扶持採用自主知識産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範項目,促進節能技術産業化,加快應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同時,要加快淘汰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工藝裝備和産品。三是通過加強管理節能。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把“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降低能耗的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層層落實責任。加強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管理,抓緊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突出抓好1000家高耗能企業的節能工作。完善能效標識管理和節能産品認證制度。四是通過深化改革節能。加快資源性産品價格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形成有利於節約、能夠反映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大財稅政策對節能的支持。加快制定《節能産品目錄》,對生産和使用目錄中的産品,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實施節能産品政府強制性採購政策,特別是將企業研發的首臺、首套節能産品優先納入政府採購目錄。五是通過強化法治節能。把實踐中、改革中形成的節能措施和有益經驗上升為法律,進一步完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和相關的標準體系。重點抓好《節約能源法》的修訂工作,嚴格執行強制性建築節能標準,制定和完善主要工業耗能設備、家用電器、照明器具、機動車等能效標準,組織修訂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的節能設計規範。六是通過全民參與節能。增強公眾的能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發揮政府機關的帶頭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總之,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節約能源。節約能源,從本質上講,就是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能源的消費模式,把我國建設成為節約型社會。

    (二)立足國內,多元發展。這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基本方略。有序發展煤炭。堅持煤為基礎,高效清潔地開發利用煤炭資源。加快現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大力提升煤炭生産和設備製造技術水平,加快高産高效礦井建設,發展煤炭液化、氣化,鼓勵瓦斯抽採利用。積極發展電力。以大型高效環保機組為重點優化發展火電,建設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黃河上遊等水電基地和溪洛渡、向家壩等大型水電站,積極推進核電建設,加強電網建設。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力度。實行油氣並舉,穩定增加原油産量,提高天然氣産量。逐步完善全國油氣管線網絡。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開發風能和生物質能,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從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三)保障安全,保護環境。這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基本要求。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打好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多渠道增加煤礦安全投入,加強安全教育,強化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的勢頭。兼顧經濟性和清潔性的雙重要求,規範開發秩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做好礦區生態保護工作,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四)對外合作,互利共贏。這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世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開發與合作,提高把握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能源供給保障,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我國能源安全。在能源對外合作中,我們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我國過去不曾、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

    (五)加快石油儲備,搞好運行調節。這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應急保證。近期,要重點做好第一、二期石油儲備基地項目建設工作。高度重視煤電油運的供需銜接,強化引導、搞好協調,確保居民生活用電,確保農業生産用電,確保醫院、學校、金融機構、交通樞紐、重點工程等重點單位正常用電,確保高科技等優勢企業的合理用電。進一步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調整完善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季節電價辦法,在有條件的地區研究制定可中斷電價、高可靠性電價等新的電價制度,堅持對高耗能行業的差別電價政策不動搖。採取有力措施,著力確保電網安全,提高安全可靠供電的能力。

    (六)深化體制改革,加強法制建設。這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按照“市場取向、政府調控,統籌兼顧、配套推進,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大能源價格改革力度。完善石油、天然氣定價機制,積極推進電價改革,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煤炭價格形成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深化油氣行業改革,健全能源監管體系。加快《能源法》的研究起草,做好《煤炭法》、《電力法》、《節能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

    做好能源發展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進一步增強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齊心協力,紮實工作,努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