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唐山大地震後積極防疫 創造大災之後無大疫奇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石家莊7月24日電(記者 張洪河)震後30年,新唐山以嶄新面貌屹立在冀東大地。然而,從1976年地震後到1986年復建結束,唐山曾是一座由35萬多間簡易房組成的“簡易城市”。

    大地震後,唐山人一下子又回到“構木為巢”的“原始時代”,形形色色的窩棚擠滿了整個城市。1976年8月6日,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召開建房工作會議,要求在冬季到來之前,讓災民住進不怕余震,又能保暖越冬的簡易房。會上還提出具體建房方針:“發動群眾,依靠集體,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簡,逐步完善”。

    群眾從廢墟中撿出石頭、整磚和木料,就近取土,在參加抗震救災的解放軍官兵幫助下,蓋起了大批簡易房。各種建築材料也從全國各地緊急調運到唐山。瀋陽軍區部隊曾參加遼寧海城抗震救災,有建設簡易房的經驗,他們率先建成第一批標準簡易房。解放軍每天投入6萬兵力,唐山百姓也有10萬多人參加建房。截至當年11月中旬,唐山地區建成187.9萬間簡易房, 其中市區35萬多間、420多萬平方米。蓋簡易房成為震後唐山人一大創舉。

    簡易房結構簡單,一是“兩齣水”的人字梁起脊房;二是“一齣水”的前高後低滾水房。人們建起四柱木架,頂上鋪葦蓆、草袋,上面再鋪以油氈,用磚或石塊壓住。四壁磚石只砌到窗臺,上半部用葦箔支撐內外抹泥。朝陽方向安裝上門窗,沒有玻璃就釘上透明的塑料布。室內搭火炕,煙道由房後出去。簡易房高一般在2米左右,前後出水檐則只有1.8米左右。

    簡易房成為唐山震後一大景觀。從空中看,連綿起伏的35萬多間簡易房,成了“簡易城市”的主角。簡易房屋頂都是清一色的油氈,上面壓著舊磚、石塊等。

    簡易房雖不美觀,但能遮擋風雨,不怕地震。研究唐山建設史的作家程才實在《唐山震後重建的哲學思考》一書中指出,“簡易城市”存在時間並不長,簡易房的生命,有的只有兩三年,有的則長達10年之久,它庇護著唐山人度過了震後最艱難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簡陋條件下,唐山人用勤勞的雙手建起一個現代化城市。到1986年唐山地震10週年時,23萬戶唐山人搬進新居,簡易房完成使命,一個現代化城市取代了“簡易城市”。(完)

死難者遺體妥善處理 唐山震後無大疫

    新華社石家莊7月24日電(記者 張洪河)在人類災害史上,曾一遍又一遍重演大災之後疫病流行的悲劇。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在人民解放軍和全國人民支援下,唐山打響防疫滅病的攻堅戰,創造“大災之後無大疫”奇跡。

    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多人死亡。時值盛夏,遺體腐爛,蚊蠅密布,腸炎、痢疾肆虐,重大疫情一觸即發。震後不久,河北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就成立衛生防疫領導小組,提出軍民結合、專業隊伍與群眾運動結合、援唐防疫隊與當地衛生防疫人員密切配合,大打一場防疫滅病的人民戰爭。考慮到災區防疫力量不夠,中央從全國各地抽調1200多名防疫人員趕往唐山。

    人民解放軍擔當了掩埋遺體的重任。震後唐山市區有將近10萬具遺體,是解放軍官兵運到郊區掩埋的。還有部分遇難者遺體由親屬臨時掩埋在市區,1976年冬天,唐山防疫人員和2000多名民兵,把這些遺體全部挖出,遷入郊外8個公墓深埋合葬。到1976年12月底,唐山地區共遷移和添土掩埋處理遺體19萬多具,市區遷出埋在市內的遺體3萬多具並進行了標準化掩埋。

    為了檢驗掩埋效果,1977年衛生防疫專家對遺體的掩埋方式做了全面評價,並從細菌、病毒、毒物、生化、病理、土壤、蔬菜等方面進行研究。事實表明,遺體遷埋後,周圍環境的狀況良好,未造成生物、化學污染,也沒有形成傳染病源。

    在掩埋遺體的同時,唐山廣泛開展衛生防疫工作。1900多臺(件)消毒器械、5萬多件防疫器械、460多噸消殺藥品,源源不斷地送到唐山。防化部隊出動洗消車,醫務人員身背噴霧器,在斷壁殘垣中噴灑藥物。國務院抗震救災辦公室還下令調農用除害滅蟲飛機急赴唐山,前後共計141架次,噴灑馬拉硫磷和敵敵畏45.29噸,從根本上消滅瘟疫孳生源地。

    1976年8月底,唐山控制了腸炎、痢疾。夏秋兩季,還發放了50萬份“痢速寧”,5萬份“乙腦二號”注射液。震後第一個冬春,唐山成人和兒童分別接種了流感疫苗、流腦疫苗。1977年,全市各種傳染病發病數比上年同期下降71.02%。大地震過後的30年間,唐山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沒有出現疫病的流行。(完) 

 
 
 相關鏈結
· 今日唐山:唐山地震檔案成為地震教育的重要資料
· 唐鋼大地震後重建 年産鋼超千萬噸
· 老照片再現唐山震前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