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能源價格上漲 長三角經濟駛入“高成本時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3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7月30日電(記者姚玉潔、徐壽松、胡作華)“以高油價為代表的高生産成本時代已經來臨,長三角必須儘快從以往的低成本競爭力導向,轉為創新競爭力導向。”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社會諮詢中心主任田伯平説。

    作為“十一五”開局之年,2006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具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一直領跑中國經濟的“長三角”快車,在繼續享受速度快感的同時發現,在高昂的油價面前,“油門”踩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一輪全球範圍內的能源價格上漲始自2001年,到今年5月達到最高峰。受此影響,國內企業生産成本全線上揚,今年1-5月,我國有色金屬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44.7%,成品油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26.8%,天然氣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15.8%。

    統計顯示,今年1-5月,江蘇省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了7.5%,其中燃料和動力價格上漲了15.7%,工業生産成本總體上升了29.8%;浙江省上半年燃料動力類購進價格上漲了12.4%,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購進價格上漲28.5%;上海市上半年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了11.1%和8.4%,化工材料和電料價格分別上漲12.3%和8.1%,漲幅同比提高了4個和7.7個百分點。

    “石油、鐵礦石、銅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動了交通運輸、家用電器、裝飾材料、木材製品、電力、供水以及部分農副産品價格的全線上漲,這是1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的現象,有可能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田伯平説。

    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結構仍以製造業為主要支撐,産品大部分都是技術成熟、供大於求型,價格上漲的空間不大。“低成本、低技術、低價格、低利潤、低端市場”是大部分企業的現狀,對高成本的消化能力極其有限。江蘇、浙江、上海三地的統計數字皆表明,原材料、燃料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

    馮瑋華是紹興市一家紡織企業的業務員,他告訴記者,由於上遊石油價格飛漲帶動化纖等原材料價格攀升,工廠生産成本大約增加了3%-5%,加上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影響,企業利潤攤薄,很多訂單根本無利可圖。

    上海的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3.2%的企業認為,高企不下的生産成本成為經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二季度,企業生産成本景氣指數僅為54.9,比一季度下降31.6,比去年同期下跌27.3,位於各項景氣指數跌幅榜首。

    “高生産成本時代的來臨,對長三角而言並非不是好事。”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説,“它將逼迫長三角加速轉型,加快産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

    事實上,正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資源、能源以及勞動力價格的低廉,企業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革新就能在市場上生存。高成本將使一些低技術含量、高能耗的企業逐漸被淘汰。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維指出,長三角區域轉型要著眼于知識經濟時代的思維競爭,把經濟增長的基礎從增加投入、消耗資源轉移到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對人力資本的充分利用上,使智力和創新力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動力燃料。

    “長三角亟須從低成本為主的競爭導向,轉為以創新力為主的競爭導向。”田伯平説,“這個陣痛期至少需要兩三年。但就像春蠶在吐絲成繭之前要蛻皮一樣,長三角必須為成長付出代價。”(完)

 
 
 相關鏈結
· 長三角港口群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列車”重要引擎
· 新成立的長三角(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推動創新
· 長三角在生物技術研究某些領域已達世界先進水平
· 長三角地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 長三角年人均消費支出突破萬元 比上年增長12.7%
· 長三角經濟增長轉向製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