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三角”經濟平穩上揚各指標實現同步協調增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8月3日電(記者胡作華 姚玉潔 徐壽松) 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態勢令人振奮。2006年上半年,蘇、浙、滬三地經濟走出了平穩上揚曲線,各項指標實現同步協調增長,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繼續領跑。

    經濟回暖,各項指標同步協調增長

    統計部門近日發佈的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江蘇、浙江、上海上半年實現的GDP佔全國近1/4。這兩省一市分別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871.2億元、7123億元、4781.9億元,增速分別達到15.4%、14.1%和12.6%。

    而在一年前,由於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市場和資源約束趨緊,上海、浙江、江蘇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商直接投資等經濟指標增速紛紛回落甚至負增長,一度形成長三角經濟增速“整體滑坡”現象。

    上半年浙江和上海的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遠低於全國水平,分別為17.6%、9.5%,當地經濟對投資的依賴性正在減弱。

    浙江早期製造業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特點,使得全省經濟患上了“投資依賴症”。去年初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對傳統製造業的制約浮出水面後,這個省工業企業利潤連續5個月下滑。今年以來浙江第三産業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達到43.4%,投資、消費、出口增長結構更趨合理。

    上半年江蘇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幅為29.1%,接近全國水平,但結構有了明顯改善,民間投資比重已達60%。而且,原先蘇南一馬當先、“財富難過長江”的發展格局終於改變,蘇中、蘇北一些增長指標已將蘇南甩在後面。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認為,目前江蘇經濟正進入上行通道的平臺階段。

    當然,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並非沒有隱憂。如擴大消費仍顯動力不足,人民幣升值將給出口形勢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一份報告指出,粗放增長模式有一定慣性,上半年部分一般加工業投資仍屬傳統模式下的投資行為。

    結構調整,“逆市”之中出效益

    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長三角地區,對國際國內市場變化和原材料價格漲跌向來比較敏感。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有色金屬産品價格大幅上漲,多數行業企業成本增加明顯,但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卻實現了近年來利潤持續下降的“大扭轉”,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5%。

    這是經濟結構趨向優化産生的效益。上海市統計局局長潘建新説,今年這個市的電子信息産品、汽車、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製造等六個重點發展行業增勢強勁,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産值5443億元,增長21.6%,對全市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2.2%。

    幾年前,浙江省就開始反思粗放增長模式的弊端,大力發展集約化、高附加值産業。今年上半年這個省高新技術項目投資明顯增加,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比重突破1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再下降5.9%。浙江省工商聯會長徐冠巨説,現在一些指標可能還不是“很好看”,但已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注重創新和節約,結構調整效應將慢慢顯現。

    江蘇省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明確將“有效投資”作為調整的新導向。今年上半年,這個省科技含量較高的專用設備、電氣機械和通信計算機電子設備投資分別增長72.4%、86.6%和63.1%,鋼鐵、水泥等重點調控行業投資則繼續降溫,鋼鐵行業投資只增長6.2%,水泥行業投資下降15.1%。

    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繼續。上半年,上海市房地産開發投資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浙江房地産業稅收對地方財政收入增收的貢獻率下降12.6個百分點。業內普遍認為,“國六條”出臺後,房地産業面臨著新的調整要求,發展前景仍不明朗。

    新型工業化,長三角打造經濟新“引擎”

    7月下旬,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落戶嘉興,這是近年來這個市引進的第三所“大院名校”。此前入駐的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已在當地推進實施數十個科技創新項目。

    嘉興市常務副市長王洪濤説,引入“大院名校”的目的是積聚優秀科研人才,在空間和時間上拉近産學研的距離,促使經濟從投資推動型向創新推動型轉變。如今,嘉興已在“家家戶戶織機聲”的作坊式工業基礎上成長出一批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像平湖光機電一體化基地、桐鄉新型纖維材料基地的年産值都在百億元以上。

    從“工業立市”轉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嘉興的發展理念代表了長三角地區的共識。在率先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後,蘇、浙、滬都希望儘早摸索出一條以創新為依託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蘇浙兩省都啟動了“創新型省份”建設,上海市已頒布36條配套政策,動員全社會力量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

    “當增長依賴於物質資源要素的投入時,高投入就必然是主要的增長手段。”上海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維説,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其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不應只滿足於少消耗、較少污染的目標,應將經濟增長基礎從消耗資源轉移到對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讓創新成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手段和標誌。(完)

 
 
 相關鏈結
· 能源價格上漲 長三角經濟駛入“高成本時代”
· 長江三角州地區:區域經濟呈現共同發展的好勢頭
· “長三角”地區今秋將聯手推出“賞桂之旅”
· 長三角地區14城市舉辦網上人才招聘會
· "信用長三角"高層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併發布"宣言"
· 長三角體育圈全民健身大聯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