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發展改革委:節約能源資源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大力節約能源資源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資源節約的約束性指標,這些指標具有法律效力,必須確保實現。今年是“十一五”開局的第一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總體形勢良好。但單位GDP能耗增長速度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對實現今年單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的目標構成很大壓力。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已部署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節約型社會建設,確保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資源節約目標。

  充分認識節約能源資源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能源資源總量雖然較多,但人均佔有量少。人均淡水資源量為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積為1.9畝,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五分之一;45種主要礦産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幾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對煤電油運和重要資源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價格大幅度上漲,一些重要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國重要能源資源短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進一步加劇。今後,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能源資源需求總量還會增加,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將長期存在。節約能源資源,大力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是緩解能源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國能源生産和消費以煤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均佔其排放總量的80-90%。目前我國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經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呈加劇之勢,水土流失量大面廣,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大力節約能源資源,減輕能源資源消費增長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壓力,關係到國家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創造了條件,但面臨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節約能源資源,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從源頭上減少污染,使企業生産過程和産品的原料成份、能效、回收、廢棄和處置等都能夠符合環境標準,關係到增加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外貿可持續發展。

  實踐證明,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儘快加以扭轉。但上半年經濟增長達到10.9%,而能源消費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速度,與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形勢十分嚴峻。節約能源資源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根本上緩解資源約束,減輕環境壓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節約潛力巨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主要工業行業單位産出能耗和物耗、單位建築面積採暖能耗、機動車每百公里油耗等消耗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明顯偏高;能源利用效率、礦産資源總回收率、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等效率指標,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明顯偏低。節約能源資源,大有潛力可挖。

  據測算,目前我國的節能潛力約為3億噸標準煤,相當於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的13.5%。

  如鍋爐改造,我國現有中小鍋爐約50萬台,實際運行效率只有65%左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這些中小鍋爐中90%都是燃煤鍋爐,每年消耗煤炭4億噸左右,通過技術改造和完善管理等措施,僅燃煤鍋爐一項的節煤潛力就有7000萬噸。又如節能燈的使用,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節能燈生産國,2005年節能燈産量達到17.6億隻,佔世界總産量的90%左右,但70%以上出口,國內使用的比例並不高。如果把現有的普通白熾燈全部更換成節能燈,全國一年可節電600多億度,相當於中部地區一個省的全年用電量。還有電動機的節能,我國工業用電的近70%是通過電動機消耗的。其中,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但目前達到國家節能評價標準的高效節能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市場份額只有1%,如果採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加大推廣力度,將市場份額提高到12%,每年就可節電100億度。

  這樣的例子説明,只要全社會重視節約能源資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步伐就一定能夠加快。

  採取綜合措施,大力推進節約能源資源工作

  “十一五”時期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上個世紀最後20年,我們以能源消費翻一番為代價,實現了經濟總量翻兩番,萬元GDP能耗降低了65%,年均降低5.1%。

  客觀地講,我國目前仍處在資源消費強度較高的時期,強化節能降耗措施見效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增強緊迫感,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實現“十一五”節約資源指標規劃,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降耗目標。

  健全法規標準。抓緊制定和修訂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規,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制定《循環經濟法》以及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節約用水條例等,完善重點行業市場準入標準、重點耗能産品及新建建築能效標準和取水定額標準,依法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市場主體依法節能,合理用能。

  加快結構調整。把發展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高技術産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抓住産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落後生産能力、工藝裝備和産品。推進企業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和規模效益。大力發展集約化農業。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優質能源比重。

  推進技術進步。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技術的科技攻關和産業化,重點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加快資源節約新技術、新産品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發佈並落實有關實施方案,各地區和有關企業要據此加大組織實施力度;國家將加大節能重點項目和示範項目的支持力度,積極研究支持重點節能工程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嚴格管理措施。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將“十一五”萬元GDP能耗降低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各地區要將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市、縣(行業)和重點企業。實施GDP能耗公報制度;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跟蹤管理和監督檢查,組織重點企業與地方政府簽訂節能目標責任書,建立企業節能責任制;開展企業能源審計,完善能源計量和統計工作。推動政府機構帶頭節能。加快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加大循環經濟試點的實施力度,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園區、城市和農村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完善激勵政策。加快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的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能夠反映能源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大差別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增加實行差別電價的産品,加強高耗能行業用電限額管理,促進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建立健全有利於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財政稅收政策,加快制定鼓勵生産、使用節能節水産品和節能建築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調整高耗能和資源性産品進出口政策。

  推廣新的機制。擴大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管理範圍,加強節能産品認證,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産品,促進企業加快高效節能産品的研發。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優化用電方式,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為企業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推行節能自願協議,推動企業或行業採取自願方式實現節能目標。

  加強宏觀指導。充分發揮建設節約型社會部際協調機制的作用,抓緊出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政策措施,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研究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交流各地區、有關部門及重點企業落實“十一五”節能目標的主要做法,進一步推進節能工作。

  強化宣傳教育。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宣傳,不斷提高全民資源憂患意識、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完)

 
 
 相關鏈結
· 關於印發“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
· 建設部副部長:建築節能"億噸標煤"目標三方化解
· 直面嚴峻節能形勢 採取新舉措營造節能降耗氛圍
· 節能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本途徑
· 發展改革委主任:把節能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 發展改革委安排5.4億國債資金支持重點節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