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連下了幾場大雨,截至現在,降雨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7%,但仍低於常年的雨量。有人説北京今年不缺水了,其實,北京已連續7年乾旱,今年密雲水庫進了10.3億立方米的水,由於上遊乾旱,進水量和水庫的庫容量差距很大,密雲水庫的庫容量是43億立方米。”8月3日下午,在北京節水模式推廣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牛有成給大家算了一筆北京的用“水”賬,“去年,北京市的用水量是34億立方米,靠降水能獲得26億立方米,這遠遠不夠,從水庫補進一些,也依然有很大的缺口,水資源的問題依然嚴峻,北京必須把水節省下來。”
北京歷史上曾是水資源很豐富的地區。
但目前,水卻成為制約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北京人均可利用淡水資源僅為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同時,不斷增長的人口也給供水帶來很大壓力。
在水資源緊缺、人口膨脹的嚴峻現實面前,如何實現“宜居城市”的目標?如何實現百姓“幸福指數”的提升?節水,比任何時候都要迫切。
“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良好的節水習慣,如果全市的1500多萬人,人人都樹立節水意識,人人都珍惜來之不易的水資源,就能産生巨大的效應。我們還要利用法律、經濟手段調節制約浪費水的行為,用科技手段節約用水,加大中水再利用的力度,推廣節水器具。節水是全社會的事業,現在推廣這五種節水模式只是開頭,今後還要大力推廣,長期做好水這篇文章。”牛有成説。
這次,北京市水務局選取了14個單位和個人的節水經驗,歸納為五種節水模式加以推廣。其一,管理節水型模式,主要特點是:落實各項管理措施,點滴節水,精打細算。其二,工程節水型模式,主要特點是:建設高效的節水設施,舍得投入,注重實效。其三,科技節水型模式,主要特點是:依靠科學技術節水,進行技術攻關,破解難題。其四,循環利用型模式,主要特點是:不斷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多方開源,高效利用。其五,公眾參與型模式,主要特點是:發揮公眾的力量參與節水,廣泛宣傳,從我做起。這五種模式涉及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每一種模式,都來自各單位和個人節水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工作,在廣大市民和各單位的積極努力下,節水成效顯著:連續多年實現節水1個億的目標;工業用水負增長;農業用水由過去全市排行第一降為第二;社會單位用水逐年下降;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77%。
北京師範大學院內,一場節水模式展正在舉行,參觀者不顧酷熱,細細地看,細細地問。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范各莊村綠港果園的模型前,農民插IC卡能買水用水的實踐讓大家覺得新鮮,北京動物園的展臺也吸引了大量參觀者,“全園30萬平方米的綠地澆灌全部使用中水,年節水量近20萬立方米。沒想到動物園裏還有這麼多節水措施。”一位參觀者感慨地説。
在節水家庭劉秀伶的展板前,參觀者馬康丁向60歲的劉秀伶取經:“您覺得家庭用水量最大的是哪一塊?”“洗衣、洗澡,這兩塊用水量最大,我用的是土法子,用水桶、水盆接水,用這些水衝廁所。原來一家四口每月用水量近20立方米,現在每月才用5立方米。我就盼著有更多的節水設施。”
節水,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天色漸暗,節水的話題還在進行中…… (記者 王 晉 實習生 定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