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央邀請農技專家和農村實用人才北戴河休假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5日   來源:新華社

時代偉業展宏圖
——黨中央、國務院邀請農業科技專家和農村實用人才北戴河休假紀實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新華社記者李薇薇、人民日報記者盛若蔚)海風習習,海浪輕柔。2006年的盛夏,北戴河格外美麗。

  7月29日至8月4日,51名農業科技專家和農村實用人才,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來到這裡休閒度假。他們之中,有潛心鑽研、勇於創新的著名科學家,有紮根農村、無私奉獻,為推廣農業新技術作出突出貢獻的基層農業科技人員,有艱苦創業、努力進取,在帶領農民共同致富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農村基層幹部和農村實用人才。崗位不同,身份不一,但他們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為農業科技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征程中,他們重任在肩,黨中央、國務院時時掛念著他們,深切關懷著他們。

  多年來,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到北戴河休假,是黨中央、國務院關心人才,重視人才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8月3日晚,受中央領導同志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賀國強,國務委員陳至立,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來到北戴河,看望休假專家並與他們共進晚餐,並向全國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實用人才致以崇高的敬意。

  情係新農村,點滴都是愛

  看雲卷雲舒,聽潮起潮落。在迷人的北戴河,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充分放鬆身心,與家人共享美好時光。“很多年都沒這樣遊過泳了。”與妻子一起暢遊大海後,他的臉上露出了微笑,感嘆中央人才政策好。他説:“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知識分子和人才隊伍建設,不僅待遇越來越高,環境也越來越寬鬆了。”他所在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近年出臺的人才引進計劃,為特需人才提供“年薪10萬元、50萬元安家費、400萬元科研啟動費”等優厚待遇。

  雨後的北戴河是那樣清新宜人。80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玉琛禁不住誘惑,也要一試身手。她一下水,就有兩名工作人員緊緊跟隨身旁,讓她放心地在海中徜徉。

  “你們到了這裡,就是到家了。”剛報到時,中組部常務副部長趙洪祝的親切話語還迴響在專家們耳邊。在北戴河,他們感受到的是比家人還要體貼入微的關心和照顧。每日的飯菜式樣頓頓翻新;醫療小組定時巡診,全天值班;居住、出行安排週到細緻。

  “一點一滴,都體現了中央對農業人才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原校長蓋鈞鎰道出了休假專家的共同心聲。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央領導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産力放在第一位。為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今年初,中央專門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之後不久,又集中培訓了全國5300多名縣委書記和縣長。據中組部人才工作局負責同志介紹,今年休假活動的主題,就是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戰略來確定的。

  憑海臨風,極目遠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謝華安深有感觸地説:“發展農村生産力主要靠什麼?要靠人才,靠從高層到低層、從理論到實踐、從生産到管理的各類人才。農業科學家、基層農業科技人員、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村基層幹部代表齊聚一堂,這樣獨具匠心的安排,顯示出中央對我們要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

  點點滴滴都是愛,一枝一葉總關情。黨中央、國務院的殷殷關懷,如雨露瓊漿般滋潤著休假專家的心田。

  百川千帆競,星火正燎原

  “來一張,再來一張!” 來自西藏阿裏改則縣的高級獸醫師土鄧,是坐了3天的汽車到拉薩,又從拉薩乘飛機到北京,再從北京坐火車,才從海拔5000米的高原來到北戴河,生平第一次見到了大海。在他的眼中,北戴河處處都是看不夠的美景。他顧不上還有些難受的 “低山反應”,一到海邊,就不停地拍照留念。

  “我能享受到這麼高的榮譽和待遇,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科技人員的關懷,對西藏自治區發展的高度重視。我要把此情此景盡可能多地記錄下來,帶回阿裏。”

  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習家套鄉花卉協會會長張曉以前曾多次來過北戴河,但這次的感覺大不一樣。他激動地説:“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一次能作為專家和大科學家們一起受到中央如此高的禮遇,我深感榮幸和自豪。”這位花卉生産和經營的“行家裏手”,帶領許多農民共同走上了致富路。他領導的花卉協會會員數量發展到160人,花卉種植面積達480畝,年純收入達320萬元。

  同樣沒有想到的還有很多人。

  ——“七一”前夕剛剛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接見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代表吳仁寶、王樂義,他們帶領農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一條條成功之路,昔日的窮鄉村經過他們的艱苦工作舊貌換新顏。

  ——李官奇和劉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在河南滑縣歷時11年艱辛探索,從榨過油的豆粕中提取蛋白質,製造大豆蛋白質纖維,讓中國在世界人造纖維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的原創技術;一個在山西柳林縣潛心研究治旱技術22年,擁有5項專利,其發明並推廣的技術讓許多乾旱地區的農民不再無望地“靠天吃飯”。

  ——王秀英、陳霞、蔡有華,3位巾幗英雄,分別在內蒙古扎蘭屯市、新疆庫爾勒市、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幾十年如一日奔忙在田間地頭推廣農業技術,在偏遠的西部建成了一個個頗具規模的蔬菜、瓜果基地。

  ……

  正如中組部副部長李建華所説:“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征程中,從農民中成長起來的‘土專家’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一樣,都是黨和國家急需的人才。”

  的確,農村實用人才近年來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統計,到2005年,全國共有農村實用人才579萬人。

  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有關部門採取有力措施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力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計劃”面向農村勞動力普遍開展適合當地生産需求的實用技術培訓;“綠色證書培訓工程”重點培訓種植養殖大戶;“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重點培訓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百萬中專生計劃”重點培訓村組幹部、專業農戶和科技示範戶。

  “隨著一系列農村實用人才工程的不斷推進,像我們這樣的‘土專家’‘田秀才’會越來越多。”貴州羅甸縣年輕的苗族農藝師李瓊芬高興地説。

  百川千帆競,星火正燎原。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一批批紮根農村的實幹之才、創新之才更將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

  雄襟萬里心,一腔報國志

  “來來來,給我們在這裡拍張照。”在萬里長城的起點山海關老龍頭,聞寶恒、劉春海、王化東、盧國平4位農村基層幹部分別留下了一張特別的照片。“現在農村創業環境那麼好,我們一定不辜負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期望,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盧國平認真地説。陽光下,他身後澄海樓的匾牌上金光閃閃的大字分外奪目:“雄襟萬里”。

  是啊,儘管是在休閒度假,可專家們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們充分利用時間交流、學習,共同探討如何解決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土鄧所在的阿裏地區,生長著一種“醉馬草”,羊吃了以後會上癮,老是追著自己的尾巴轉圈,最後離群死掉,給牧民造成很大損失。土鄧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心裏很是著急。一遇上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任繼周院士,土鄧趕緊放下手中的碗筷,前去請教。

  “‘醉馬草’給羊造成的是神經性中毒,沒法治療。但有兩個辦法可以抑制它生長。”任繼周隨後給他介紹了這兩個辦法。

  “太好了!這下牧民可有救了!”困擾多年的問題被解決了。土鄧激動地搓著手,不知道説什麼好。

  黑龍江樺南縣富民綠色稻米協會會長孫斌沒想到能見到這麼多的大科學家,而且每個人都是那樣熱情。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盧良恕院士表示要親自去考察一下他的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院士給他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陳劍平説要拿出一些水稻品種資源到他們那裏種。他興奮地説:“這次休假真是太值了!有了這麼多專家的支持,我回去一定能幹得更好。”

  早在10年前,新疆庫爾勒市為了解決市民吃菜問題,專門派陳霞等20多名技術員到王樂義的村子裏學習。過了半年,陳霞不僅取回了 “真經”,還和王書記成為了朋友。兩個人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一有什麼新技術、新種苗就互相通個氣。現在,老朋友又碰到一起,更是有説不完的話題。

  飯桌上,房間裏,林蔭下,海灘邊,專家們三五成群,開懷暢談。他們共同關注的還是當前我國農業科技人才與農村實用人才匱乏等問題:“農業院校要為農村培養實用人才”,“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實用人才管理機制”,“要更好地為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平臺”,等等。

  為更好地聽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休假期間,中組部還專門組織召開了座談會。“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很有針對性,我們會認真調查研究,更好地開展人才工作。”中組部人才工作局負責同志説。

  滾滾濤聲遠,碧海有情天。一個個智慧的“火花”,伴隨著一顆顆赤子之心不停地跳動。2006年的北戴河,在給專家們帶來一個個美好回憶的同時,也見證了他們心懷祖國大發展、情係新農村建設的滿腔熱誠。(完)

 
 
 相關鏈結
· 農業部長杜青林談以農業科技創新推動新農村建設
· 農大校長陳章良就怎樣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答問
· 袁隆平:以農業科技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上海舉行農業科技下鄉活動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建設
·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六大戰略任務
· 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7月6日在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