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合肥科技環保並重 設3道“門檻”拒“三高”項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3日   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初,合肥出臺了“一號文件”和“八號文件”,每年拿出5億元財政資金引導工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節能節地,促進農業産業化;設置規劃、環保、土地三道“門檻”,拒絕“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工業項目進入;依據新編制的工業産業佈局規劃,優先發展汽車、裝備製造業、食品及農副産品深加工業等八大重點優勢産業。8月11日,合肥市市長吳存榮拿給記者一份“合肥市科技創新專項基金獎勵兌付表”。他介紹説:“為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工業化發展,市政府已經拿出1.06億元財政‘撬動’資金。”

    “工業立市”重在科技創新。合肥高新技術企業已由去年的311家增加到330多家。今年以來,依託國家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合肥設立了科技創新型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出臺了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著力培育20戶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重點引進高新企業和現代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上半年完成投資14.68億元,佔全市工業性投資近兩成。

    “工業立市”重在環境保護。對科技含量低、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企業,市裏設立了禁入門檻,投資1000多萬元的金泰農藥等一些污染企業被關閉停産,科立華等一大批“三高”項目被拒。合肥要求全市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綜合水耗比“十五”末降低30%,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達到95%以上,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98%以上。同時出臺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要求每畝土地投資強度由目前不低於120萬元逐步提高到160萬元,平均産出率不低於230萬元,今年上半年由此清理回收閒置土地2000多畝。

    合肥的“工業立市”以農為本,力求城鄉協調。市裏對助農增收的農業産業化項目大開“綠燈”,總投資2.8億元的合肥伊利乳業一期工程項目于7月19日建成投産,16條液態奶生産線建成後,每年可處理16萬噸鮮奶,帶動當地新增奶牛養殖戶約3萬戶,每戶年創收約2萬元。投資2億元的“千喜鶴”生豬深加工項目,年消耗各類農作物秸稈上百萬噸。投資3000萬美元的“隆平高科”種子開發項目、金潤“米糠油”等一大批農業産業化項目紛紛落戶合肥。今年上半年,合肥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幅達43.9%,高新産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增長兩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則由1.19噸下降到1.185噸標煤。(記者劉傑、何聰)

 
 
 相關鏈結
· 科技與環保需求“脫鉤” 環保總局實施科技戰略
· 全國環保科技大會召開 曾培炎:提高環保科技含量
· 環保總局:我國正積極構建環境科技資源共享平臺
· 關於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的通知
· 碳捕獲與碳封存實現燃煤發電近零排放研討會召開
· 科技部: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