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9月14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文化建設的新起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9月14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文化建設的新起點

    今天,本報刊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這個《綱要》,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幅壯美藍圖,是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綱要》的實施,將成為文化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綱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與“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相配套,是第一個專門部署文化建設的中長期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目標任務,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文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歷史進程推動文化建設的重要文件,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文件。《綱要》的制定和實施,不僅對整個“十一五”時期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具有全局性的深遠的影響。

    一部人類發展史表明,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是人類進步的顯著標誌。一個民族的興盛,必定是從文化的繁榮開始的;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結合日益緊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強弱的重要尺度。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體現著國家和民族的品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文化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要贏得國際競爭,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樣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同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密不可分。28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的文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理論和思想道德建設紮實推進,輿論引導能力顯著增強,文學藝術日益繁榮;公共文化投入不斷增加,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文化及相關産業蓬勃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中華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逐步增強。但我們也應當清醒看到,現階段我國文化發展水平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進程還不相適應,文化體制機制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勢還不相適應,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品種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文化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還不強。我們要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成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制定一個好的發展規劃不容易,將好的規劃變為現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全黨同志和黨的各級組織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綱要》的要求和部署上來,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的高度認識黨對文化工作領導的重要性,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有利於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健全宏觀調控,完善文化工作機制,為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要加大和改進政府文化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支持文化發展的經濟政策,確保《綱要》所提出的各項發展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發展為主題,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通過改革不斷破除制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瓶頸和體制機制性障礙,營造有利於發展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要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産業,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文化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我們的國家所以偉大,我們的民族所以偉大,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在當代中國人民的不懈奮鬥中,我們有信心,有能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完)  

 
 
 相關鏈結
· 中辦國辦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
· 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就“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等答問
· 國新辦就“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等舉行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