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南寧"依靠群眾 造福群眾"積極探索和諧發展之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5日   來源:經濟日報

    作為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南寧市不斷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既促進了經濟增長,又促進了社會和諧。

    “在實踐中,市委、市政府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必須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圍繞解決和諧與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深化改革,走改革促發展、改革促和諧之路。”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馬飚説。

    南寧市市長林國強將新時期南寧市改革發展概括為四句話:“思想上大膽超越,經濟上量力而行,效果上要好,老百姓要滿意。”近年來,在經濟基礎等硬體存在客觀差距的情況下,南寧市進行了投資融資體制、國有資産經營管理體制、住房制度、政府應急管理體制、城市管理建設體制、財政體制等多項對全市經濟社會産生重大影響的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生産力,形成了後發優勢,增強了城市核心競爭力。

    從農村到南寧市務工的石海鳳沒有找到工作,由於已繳納了一年的農民工失業保險金,她開始享受到與城鎮職工同樣的失業保險待遇。目前,南寧市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工繳納了失業保險金,這個比例在廣西乃至全國都處於前列。

    農民工就業流動性很大,累計參保時間、接續失業保險關係是個難題。在缺少經驗借鑒的情況下,南寧市勞動社會保障局提出了辦理農民工失業保險待遇的若干新措施,解決存在的諸多問題。

    “目前對農民工的失業保險尚無硬性規定,更無操作規範,但廣大農民工朋友有需求,渴望享受和城鎮職工一樣的失業保險待遇,因此我們通過農民工失業保險金制度改革給他們帶來實惠。”南寧市勞動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羅奇明對記者説。

    南寧市勞動社會保障局進行的農民工失業保險金制度改革,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南寧市這些年來改革中所形成的富有時代特點的創新文化:改革不求一時轟動,但求社會安定、取得實效;不求政府部門省事、輕鬆,但求群眾滿意,共享改革成果;不求任內輝煌,但求打下紮實基礎,既滿足現實需求,又著眼長遠,實現可持續發展。

    促進城市和諧

    每天天未亮,張阿姨就起來清掃道路。在環衛站工作了多年的她,如今是以一種積極、快樂的心情在投入工作。有誰能想到,去年她還和別的環衛工人不斷上訪,要求解決工資待遇問題和縮短工作時間呢!

    南寧市政部門採取內部承包、班組競爭上崗等方式,對城市環衛保潔工作進行市場化改革。改革之後,環衛工人的責任心增強了,收入也增加了。由於保潔效果與經濟效益挂鉤,環衛工人自覺地將過去的每天兩掃變成了全日保潔。

    清風細雨,潤物無聲。像南寧的環衛工人一樣,南寧市許多市民常常是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的生活環境變好了,生活方式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實際上,南寧市的國有資産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城市應急聯動管理體制改革、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等許多改革都進行得比較早,有些還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然而,外界卻很少有人知道南寧市在10多年時間裏完成了這麼多具有開拓性的改革。這些意義重大的改革在南寧市以一種平靜的方式推進著,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為政府部門開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讓群眾在和諧的氛圍中經歷改革,讓群眾在寧靜中享受實惠,這是一種改革的新境界。南寧市市長林國強認為,南寧市新時期的改革理念就是在改革中要做到“思想上大膽超越,經濟上量力而行,效果上要讓老百姓滿意”。

    一般情況下,改革總會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而在南寧,改革卻成為實現城市和諧與發展的重要手段。

    “國有非經營性資産的統一管理和經營,很多地方都在嘗試搞,但遇到的阻力很大。南寧市醞釀的時間長達3年,實施時也不搞一刀切,而是分步進行。我們的體會是,要下毛毛雨,逐步到位。”林國強市長以南寧市國資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例子,來説明南寧市處理矛盾的藝術。

    “改革一定要考慮到群眾的承受能力,條件不成熟時,要緩一緩。此外,還要逐漸推進,不斷完善。

    像我們在1996年成為全國第二批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當時搞的許多改革措施現在仍然在與時俱進、不斷修改當中。”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馬飚説。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作為社會熱點的城市拆遷問題,南寧市同樣處理得很好。上個世紀90年代初,南寧市為了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對一些城中村的危房進行了拆遷。開始也有一些人想不通,可當拆遷戶們拿到當時廣西最大的安居小區————北湖安居小區的鑰匙時,不少人激動得掉下了眼淚。這些長期住在透風漏水的毛氈房的居民,怎麼也沒想到會有機會住進花園式的住宅小區。那一年的春節,市領導就在安居房裏和市民們歡度春節。至今,北湖安居小區的許多人仍然清晰地記得當年的情景。在南寧,以提高市民居住生活條件而進行拆遷的做法,一直沿襲了下來。

    南寧市大規模的企業改革,也由於成熟的準備而進行得十分成功。例如,南寧市組建南寧糖業集團,10年來先後關閉了6家糖廠的榨糖生産線進行産品結構調整,卻沒有一個人因此下崗。這不能不説是一個奇跡。原來,通過發展甘蔗渣造紙生産,南寧糖業集團把原先的員工全部轉移到了新的生産線上。

    又如,經過週密準備、仔細醞釀後,南寧從1997年開始試點以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為切入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幾年時間裏,南寧以其經濟實力不算太強、社保基金積累不算雄厚、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市情,卻在養老金社會化發放、提高抗風險能力、擴大社保覆蓋面等諸多方面走在了全自治區乃至全國的前列。

    “不但追求好的改革結果,而且要追求好的改革過程,讓群眾在改革的過程中也能時刻體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因此要充分地考慮群眾的看法、感受,耐心地做細緻入微的工作,實現好過程和好結果的完美統一。如果説確實有陣痛,就設法讓這種陣痛的程度減輕,時間縮短。”南寧市委書記馬飚如是説。

    依靠群眾 造福群眾

    今年50歲的陳克斯根據民意調查結果寫出了1萬多字共36條的建議,參加“我為南寧開放創新獻良策”活動。5月24日,他提的兩條建議被有關部門評為十大創新建議。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南寧市特別注意徵集公眾的意見,傾聽群眾的聲音。

    在2001年限制摩托車新入戶之前,南寧市的人大、政協代表連續幾年提議要限制摩托車數量。南寧市委、市政府認為,全市摩托車用戶數量龐大,要充分調研、聽證,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於是,“限摩”並沒有馬上進行。相反,為了確保城市交通的安全順暢,南寧市在全國率先開闢出摩托車專用道。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工作小組在全市開展調研、制定“限摩”的週密方案。兩年後,在充分聽取了群眾的意見,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後,南寧“限摩”順利開展。

    對於政府在深化改革中的職能,南寧市委書記馬飚概括為“強化、弱化、轉化”:政府部門的公共事務管理職能要強化,企業等微觀經濟方面的管理職能要弱化,而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政府部門職能要轉化,要創新政府部門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除了政府部門自身的努力,改革必須依靠群眾,造福群眾,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群眾從被動參與向主動參與轉變,取得群眾的支持才能順利推進。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南寧市就規定企業間的重組,其方案必須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同意。市政府看到職工安置方案後,才能同意開展重組。正是確保職工行使維護其自身利益的權利,南寧市的企業改制工作得到了職工的支持,得以順利推進。

    南寧市的改革,主要是調整不適應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係。作為生産力中最活躍的要素,人本身受到了應有的保護和尊重。南寧市的改革並不簡單追求效率,而是以圍繞建立責任政府為中心,提升政府提供大量高質量公共服務的能力。

    例如在南寧市機關事業單位開展非經營性資産統一管理之前,很多部門都有自己用於盈利的商鋪等資産,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改革後,南寧市將全部行政事業單位的非經營性資産上收,成立統一經營管理的威寧資産公司,國有資産收益不再轉化為個人收益,令全市人民拍手稱快。

    南寧市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日益向農村覆蓋和延伸。過去3年,南寧市逐步構建支持農村發展的財政支出新機制,拿出5億元資金,對新劃入南寧市的5個縣開展了改善農村道路、興修水利和村容村貌整治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會戰。三大會戰新修鄉村道路255條共1662公里,解決了全市農村201萬人出行難的問題;完成農田水利建設項目394項,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9萬畝,使15萬農民擺脫了飲水困難;建成生態文明村200個,建設沼氣池6萬多座,惠及6萬多農戶。

    把改革當成基礎性工作

    “今天南寧一橋的作用很大,但老百姓還有誰記得是誰當領導的時候修的?所以,當領導不要試圖通過修一條路一座橋,就讓人們一直記住你。”林國強市長經常以這個例子來啟發大家要有科學的政績觀,要做好人民公僕。他認為,很多打基礎的事,效果不是馬上就能看到的。南寧當年的一些改革舉措、一些基礎性工作,並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現在回頭看,其積極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南寧市最初組建南寧糖業集團時,縣裏一些幹部群眾有意見,認為把糖廠都收上來了,稅收怎麼分,報表怎麼做都成為問題。但現在隨著南糖集團的做強做大,南寧市區內都不榨糖了,生産能力都轉移到了縣裏。南寧的實踐也為全廣西的糖業重組提供了經驗,全自治區已由當年粗放經營的108家糖廠,重組到只剩下五六個大集團,實現了集約經營,産業鏈長了,效益大幅提高,各方面很滿意。

    “低保、就業、醫改、環境治理、住房、教育等關係到社會穩定,是發展的基礎,是當前就需要做好的。而投融資體制改革、國資經營體制改革、城建體制改革、改革創新精神的培育等工作,是著眼長遠,為後來者打好基礎的工作,也一樣要做實、做好。”南寧市委書記馬飚對記者説。

    南寧市為推進改革還做了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就是出臺了一批有利於生産力發展、緩解社會矛盾的法規。近年來,南寧市每年制定的相關法規都超過20件,加上規範性文件,每年有近300件。

    過去幾年,南寧市推行了陽光政務和科學的財務會計制度,健全監督機制,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南寧市委書記馬飚認為,任何好的改革措施,如果思想上不接受,不統一,就難以得到有效推進。觀念上的改變,對改革的認識統一,是改革的順利推進的基礎。所以,南寧市著力培養一批具有改革精神的中層幹部。10多年來,南寧市把一批又一批的幹部送到經濟發達地區學習鍛鍊,把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請進來工作、創業和講課。一些敢於改革、善於改革的幹部被委以重任,而一些固步自封、無所作為的幹部則被調整了崗位。

    改革助推開放創新

    據南寧市建設規劃部門介紹,自2002年實施城市建設管理“136”目標以來,3年投入80億元改造建設120條道路、6座跨江大橋、整治600多條小街小巷;投入30億元實現了邕江兩岸30公里區域的全面整治;全市90%的城市主幹道實施了改造建設;安排60億元建設城市防洪工程;首創國內第一個應急聯動中心,提高城市防災抗災能力;投入20億元為1.8萬多戶中低收入家庭、無房戶和拆遷戶解決了住房困難;建成60處綠地廣場和16個公園;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金花茶基因庫和全國最大的“蘇鐵園”;南寧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58%,邁入了全國前列。

    從以上這些數字不難理解,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生態環境建設十佳城市、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為什麼會花落南寧;2005年,聯合國人居國際會議為什麼選擇在南寧舉行。今日南寧,水變清,城變綠,天變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特色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前景的南寧正在崛起。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區域合作的浪潮史無前例地將南寧市推向了國際合作與發展的前沿位置,這就決定了南寧市必須實施新一輪開放帶動戰略,內外聯動促進城市發展。同時,新一輪的創新浪潮席捲全球,這又迫使南寧市這樣一座欠發達的城市,開展更加領先的創新工作去縮短與先進城市的差距。因此,下一階段南寧市的改革工作將圍繞開放創新來進行。開放創新工作上去了,南寧市的發展又必將再上一個新臺階。”南寧市委書記馬飚滿懷信心地説。(記者周驍駿 童政)

 
 
 相關鏈結
· 南寧一些單位嘗試利用空調餘熱和地熱來節能降耗
· 南寧行政復議將實現公開開庭審理 允許公民旁聽
· 南寧邕江將出現超警戒水位 沿岸已作好防汛準備
· 南寧改革城鎮廉租住房制度讓困難群眾受益
· 南寧:向女性免費發放《女性安全防範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