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內蒙古烏梁素海"引黃入海"工程4年 水質明顯改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6日電(辛平)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烏梁素海,連續四年實施引黃入海、生態補水工程,水質有了明顯改善,野生魚類數量和種類逐年增多。

    記者日前在烏梁素海漁場看到,烏梁素海漁場水産公司漁業捕撈隊的工作人員正在撒網捕魚,一上午共捕撈草魚、鯽魚1000多公斤,最大的草魚接近5公斤。

    烏梁素海漁場水産公司經理馬秋生説,從2003年實施引黃入海工程以來,湖水水質逐年好轉,到2004年已由過去的劣五類轉變為三類,2005年魚産量達到2000噸,預計今年捕撈量能達到2500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可以説烏梁素海的漁業已全面恢復。

    烏梁素海面積44萬畝,過去魚類資源極其豐富,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鳙魚等,最鼎盛時有24個品種,是我國重要的漁業生産基地之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由於受河套灌區農田退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嚴重污染,烏梁素海湖水富營養化加劇,水質惡化,不少魚類相繼絕跡,從鼎盛時的24種逐漸消亡到僅剩鯽魚一種,且無法形成捕撈量。

    2003年以來,烏梁素海通過實施“引黃入海”工程進行生態補水,4年共補水兩億多立方米,使水質由劣五類變為三類,草魚、鰱魚、赤眼鱒等絕跡魚類重又現身烏梁素海。另外,漁場每年向烏梁素海投放魚苗800多萬尾,幫助漁業儘快恢復。(完)

 
 
 相關鏈結
· 上海打造最大人工森林 歷經7年建設預計明年開園
· 浙江省正大規模實施用魚苗修復江河湖海生態戰略
· 敦煌生態綠洲內部得到改善的同時外圍卻持續惡化
· 綠色食品産業成為黑龍江農村經濟“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