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楊明)國家體育總局18日在京公佈了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並存在三大特徵和變化趨勢。
公報顯示:和2000年相比,國民體質綜合指數提高了0·75%;國民身體素質綜合指數提高了3·43%;但國民身體形態綜合指數降低了0·86%;國民身體機能綜合指數下降了9·65%。
三大特徵和變化分別是:第一、成年男性肥胖率較高,並比2000年有所增長;第二、20到69歲年齡段的鄉村人群體制比同年齡層的城鎮人群差;第三、國民體質水平在我國呈“東高西低”狀態。
兒童青少年(學生)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漢族城鄉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繼續呈增長趨勢;學生營養狀況繼續改善;學生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低血紅蛋白檢出率持續下降;蛔蟲感染率降低。但是,在學生體質健康改善的同時,超重與肥胖率繼續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解讀公報時説,不同年齡段人群各類指標的變化存在差異。幼兒、成年和老年人體質總體水平均有所提高。成年男性肥胖率比2000年增加了1·7%,其中,40到44歲的年齡段肥胖率增長最多。城鎮和鄉村人群以體質優秀率來對比,前者比後者在各年齡段上要高出幾乎一倍,不合格率則要少一倍。在全國,國民體質綜合指數最高的分別是:上海、江蘇、山東、廣西和北京,倒數幾位的分別是:西藏、貴州、青海和新疆。國民體質呈現“東高西低”態勢。和2000年相比,國民體質優秀率為13·8%,提高了1·5%;良好率為25·2%,減少了0·2%;合格率為48·2%,減少了1·2%;不合格率為12·8%,減少了0·1%。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胡家燕説:“針對本次監測所獲信息,體育行政部門將繼續以構建群眾性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為今後群體工作首要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指導大眾科學健身,提高體制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科技部、衛生部、國家統計局等10個部門聯合,在全國31個省、市、區進行,于2005年結束。監測內容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四方面的24項指標。監測對象為3到69周歲的中國公民,採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將其分為幼兒、學生、成年人和老年人四個年齡段,涵蓋了25個民族的223200人。監測中首次使用了“國民體質綜合指數”的量化指標,建立了數據質量監控系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