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和諧社會開一扇明亮的窗
——寫在中國政府網試開通一週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 張宗堂)從2005年10月1日試開通至今,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的核心工程和標誌性工程--中國政府網整整一歲了!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門戶網站,一年來,中國政府網在政務信息發佈、交流互動、網上服務等方面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獲得了海內外輿論的廣泛好評,網站綜合排名持續攀升,影響力和輻射力逐步提高。
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政府網的建成開通,填補了我國政府網站建設的最大空白,為政府推行管理創新、體制變革、創新公共服務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
網站的建立和運行展現了中國政府開放的胸襟
中國政府網一直在世界輿論的矚目中發展。
網站運行之初,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就曾發表評論説,這個網站的推出旨在積極參與國際文化競爭,壯大中國自己的資訊産業,推進政府政務公開,建立“陽光政府”。
過去的一年,比利時《回聲報》總編輯馬丁·馬茲卡洛剋女士一直是中國政府網的常客,目前,網站已經成為《回聲報》了解中國國內情況,尤其是政務和經濟信息的重要窗口。
“網站不僅在介紹中國國情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體現出中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開放的政府,願意把自己的發展現狀展示給外界看,由此可見中國領導人治國的全球化意識和開放態度。”她説。
波蘭《論壇報》國際版編輯普謝切克説:“中國政府網的開通和運行對國際社會和國外媒體都是一個重要事件,它已經成為媒體觀察中國、報道中國的又一個重要信息來源。”
而中國政府網的權威性也成為國外媒體工作者解讀中國的一把鑰匙。
對於目前的這種態勢,一直關注中國政府網運行的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張勇進博士説:“中國政府網的建成和運行,最深刻的意義在於中央政府在開放的時代展現出的開放胸襟和務實態度。這一意義目前已經開始逐步顯現,並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凸顯。”
讓“政務”離老百姓越來越近
2006年9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社會保障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除了現場參加會議的人員外,眾多網友也通過中國政府網“參加”了這一重要會議。
“這是我國政府政務公開的里程碑。”一位網友看完直播後這樣評價。其實,對於經常光顧中國政府網的網友們來説,“參加”這樣的會議,早已“習以為常”。
早在2005年11月28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艾滋病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尚在試運行的中國政府網就把直播間設在了中南海,對會議進行了全程直播。無數網民第一次實時看到了國務院的重要會議是怎麼開的,聽到了國務院領導同志怎樣分析問題、部署工作。
之後,“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電視電話會議”“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總結表彰電視電話會”“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國政府網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南海國務院重要會議的現場,越來越多的網友通過圖文並茂的直播,從正在發生的國家大事中了解到許多重要信息。
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政府網則首次把直播間設進人民大會堂,全程直播“兩會”進程。開幕式、閉幕式、全體會議、重要新聞發佈會、中央領導重要講話、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會見中外記者……中國政府網甫一現身,就以準確、快速、權威,贏得了網民的稱讚。
作為讓“政務”離老百姓越來越近的最重要舉措,中國政府網及時推出了《<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大力推進廉政工作,促進政府自身建設》《加強引導和調控,促進房地産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土地調控》《加強服務與管理,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等20多個專題,以及50余篇政策法規解讀專欄文章。網民稱讚,專題專欄、政務信息不僅使他們獲得了大量權威性、原創性的資料,增加了對政府工作的了解,消除了對一些問題的疑惑,更使他們看到了政府為人民所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增強了對政府的信心。
從2006年6月1日開始,中國政府網實現了與外交部網站同步播發外交部發言人每週兩次例行的記者招待會內容。對此,有網友評價説:“中國政府網在第一時間發佈我國外交政策、外交立場和我國對外交事務的表態,向全世界發佈我國的聲音,意義重大。”
與此同時,人口計生委、海關總署等越來越多的國務院所屬部委局辦邀請中國政府網直播他們的重要會議和活動,與部門網站同步發佈重要政務信息;而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教育部、衛生部、國務院新聞辦等國務院所屬部門的重要政務信息,也多同步在中國政府網上展示。
及時介入社會熱點問題並引導輿論
作為一家中央政府的門戶網站,中國政府網從開始運行,就在積極介入社會熱點問題並正確引導輿論中積極尋找自己的定位。
“中國政府網在每個社會熱點問題的處理過程中不能缺位。”新華網總裁、中國政府網負責人周錫生説,“政府與百姓信息不對稱,已成為轉變政府職能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2006年7月4日上午11時56分,河北文安發生5.1級地震。當天,北京地區有明顯震感。“北京是否也將發生地震”“老百姓應如何應對”等等成為網民討論的焦點。
中國政府網4日當晚聯絡中國地震局專家、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研究員。5日上午10時,中國政府網聯合新華網請張曉東就此次地震情況進行在線訪談。
訪談結束後,網友留言説:“中國政府網邀請權威專家在第一時間解疑釋惑,對解除民眾的恐慌心理,穩定社會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按照每月邀請1至2位部級官員進行訪談的計劃,過去的一年,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李毅中、山西省委書記張寶順、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王志發等接受了在線訪談。2006年2月15日上午,國家知識産權局局長田力普就“如何發揮知識産權作用、促進自主創新”與網民互動交流,中國政府網對此首次推出英文直播。
“幾乎每次訪談社會反響都非常強烈,顯現出了高層官員與普通網民之間良好的互動效應。不少訪談的內容還被其他媒體廣泛轉載,有效擴大了中國政府網的影響。”周錫生説。
此外,網站還充分利用“網上調查”,就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全面、及時、準確地集納網民的意見,在政府與百姓之間搭建了溝通平臺。
前不久,針對目前我國房地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市場引導和調控,建設部等九部委聯合製定了《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意見》出臺後,公眾的反應如何?中國政府網適時推出了“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能否逐步穩定住房價格”的調查。截至6月28日,參加調查的總票數達9.4萬。調查顯示,約80%的網民對此次調控非常關注,約50%的調查對象表示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購房計劃。
注重服務信息是中國政府網過去一年努力的又一個重點。僅2006年上半年,網站就發佈外匯、科普、文娛、健康、生活、旅遊等服務信息稿件7600余條,日均服務信息發稿量約50條。同時,網站還加強資訊類信息發佈,及時推出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相關的服務週刊及服務專題30多個。
“服務內容的增加,體現了中國政府主動服務公眾的姿態,增強了中國政府網的吸引力。”在中國政府網收到的熱線電話中,不少網民給予了這樣的稱讚。
中國政府網還是一個政府文件的權威資料庫,對國務院令、國務院發文、國辦發文等多種文件進行整齊分類。截至2006年9月底, 500多個2003年以來可公開的國務院文件,以及最近六年半的國務院公報和增刊250多期都被悉數“搬”到了網上。
政府管理方式悄然變革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2億多,網民平均每週上網16.5小時,其中,2億中小學生中上網人數已達3000萬。互聯網正在成為我國公民,尤其是新一代公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介紹,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就開始大面積推動政府上網,1999年被稱為“政府上網年”。中國政府網開通運行後,遼寧、吉林、內蒙古等18個省級政府網站參照中國政府網模式改版,山東、青海兩省按照中國政府網內容架構新建各自省政府的網站。
海關總署辦公廳副主任楊振慶説:“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和開通,不僅是中國政府轉變職能、創新職能實現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創舉,也為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樹立了學習的楷模和跟進的標桿。”
重慶市渝北區居民楊震説,這個網站開得好,我們有了一個“不下班的政府”,民眾可以隨時從網上獲得幫助,得到準確的從國家到地方的政策信息。
中國政府網是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並負責內容規劃、組織和綜合協調,新華社負責運行維護、內容發佈更新和技術建設及保障,國務院各部門和各地方政府共同負責內容保障。
“網站的成功運行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周錫生説,中國政府網從一開始就加強與新華網等新聞網站、各部委、各地方政府網站的聯動互動,積極探索政府網站與新聞網站相結合的新路子,實現內容共享,形成報道強勢,讓新理念在宣傳報道方面得以落實。
據了解,民政部、商務部、農業部等部委正在與中國政府網探討進一步合作的計劃。
網站2005年10月1日試開通運行,經歷了三個月的初期檢驗、磨合階段後,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運行,一年來,網站的各項工作運轉正逐步走向完善。
“隨著國內外電子政務的不斷發展和網民不斷增長的需求,各欄目在架構與設置上,仍需要進一步完善。我相信,中國政府網的發展壯大最終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一個明亮的窗口。”周錫生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