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聽特邀老師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講授中華文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嫦娥奔月”在非洲
——聽特邀老師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講中華文化

    新華社內羅畢10月12日電(記者藺智深)中秋月圓夜,佳節倍思親。幾天前,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的教室裏,幾十個肯尼亞大學生一邊品嘗來自中國的月餅,一邊津津有味地聽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張明講述中秋佳節的文化淵源。

    “在中國,中秋節是除春節和元宵節之外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面對一張張充滿好奇的黑人臉龐,張大使循循善誘,侃侃而談。

    從中國農曆與公曆的不同,講到中秋節的來歷與意義;從月餅製作的演變,講到中國人在中秋節對團圓和幸福美滿的嚮往,張大使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吸引著這些雖與中國相隔萬里但非常渴望了解中國文化的肯尼亞青年學子。而“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兩個與中秋有關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説,更是讓學生們聽得入迷。從他們如癡如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已經開始理解並喜歡中秋文化,更被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而折服。

    課後,學生露西説:“今後再看到又大又圓的滿月,我肯定會想起張大使給我們上的精彩一課,我會想起與中秋相關聯的中國人追求團圓、和諧與美滿的理念。所有這些,對我來説是那麼新鮮、那麼神奇。”

    露西的話反映了不少同學的心聲。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宋麗嫻對記者説,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之際,讓張大使作為特邀老師來孔子學院講課,正是為了用中國文化的魅力來感染學生。張大使雖然抵達內羅畢還不到一個月,但接到邀請後欣然同意並精心準備,他的課給學生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課後,不少學生表示,想得到更多關於中國文化的中英文資料,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積極性更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張明大使的中秋文化講座是孔子學院第一批學員結業前的最後一課。張大使説:“我很高興能在這裡給你們上結業前的最後一課。因為我知道,近一年前,正是我的前任郭大使在這裡給你們上了第一堂課。”

    去年12月10日,作為非洲第一家孔子學院的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正式開課。時任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郭崇立作為特邀老師給學生們上了第一堂課,讓學生們了解了中國的航海家鄭和在數百年前就作為和平與友誼的使者到過肯尼亞,也讓學生們知道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及源遠流長的儒家思想。

    正如該學院學生蘇珊·瓦奇拉在參加第五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肯尼亞區預賽時所説:“是那天,我們重溫了中肯友好交流的悠久歷史;是那天,我們看到了中肯友誼更美好的未來,認識到了我們肩上的重任。”

    也正是在那次比賽中,孔子學院的兩位學生還表演了毛筆書法與繪畫。雖然技法還顯得稚嫩,但她們用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漢字“中肯友好”、畫出了一片竹子,讓在場的評委們欣喜不已。而這一切,則要感謝這裡的另一位特邀老師——在肯尼亞經商多年的華人劉鳳臣先生。

    應孔子學院之邀,劉先生給學生們講中國書法的歷史,講漢字的間架結構,講筆墨紙硯,講王羲之的《蘭亭序》,還現場演示用毛筆寫字與繪畫的技巧,手把手地教學生們如何握筆、如何運筆。與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有了“親密接觸”之後,幾個學生乾脆拜劉先生為師,在課餘時間學起了毛筆書法與繪畫。

    特邀老師的故事還將在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延續下去。宋麗嫻副院長説,今後還將邀請更多的特邀老師到孔子學院來講中國文化,因為這裡不僅僅是漢語教學的基地,更是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傳播華夏文明的一個窗口。(完)

 
 
 相關鏈結
·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向法蘭克福大學孔子學院贈書
· 紀念孔子誕辰2557週年紀念活動9月28日舉行
· 海峽兩岸舉行盛大祭孔活動 紀念孔子誕辰2557年
· 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式隆重舉行
· “兩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動在山東曲阜拉開帷幕
· 首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在曲阜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