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百屆廣交會為企業打開一扇窗 折射對外開放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10月12日電(記者王攀、張朝祥)第100屆廣交會開幕在即,已邀請29萬海外採購商與會,與第一屆只有1000多采購商相比,可謂萬商雲集。

    吸引客商到來的是中國的商品,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所形成的商品製造能力。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也被稱作“廣交會”,有著“中國第一展”稱號,是中國商品出口的主要窗口和渠道,廣交會的歷史折射出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原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此前對廣交會給予高度評價。他説,廣交會是新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門戶之一,可以説對外開放的大門就是從廣交會打開的。從衝破西方經濟封鎖,經受文革挫折,到改革開放的振興,廣交會在中國經濟生活的每一階段都創造了奇跡。廣交會既是中國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重要窗口。

    首屆廣交會于1957年春創辦,當時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東南亞)的客商共1223人到會洽談,成交1754萬美元。50年後的今天,參加廣交會的客商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交額超過300億美元。

    從1957年開始,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交外貿工作的每一個重大轉折。1960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中日政治和貿易三原則,從1961年開始,廣交會向40家日本民間友好商社發出了邀請,當屆應邀到會70人;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後,日商參會人數迅速增加。

    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實業開發部部長葛西學接受記者專訪時説:“1972年10月我第一次來參加廣交會。那次交易會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時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都會在香港的火車站排很長的隊伍,等著搭火車去廣州參加交易會。當時深圳還是農村,在那裏辦了入境手續,吃過午飯才能搭上火車到廣州。現在整個中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香港到廣州只要兩個小時了。”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廣交會成交對象主要是港澳地區、日本、西歐共同體、中東産油國等,合計佔總成交額的80%左右。80年代後期,新增加了對韓國、我國台灣地區、美國的成交。1972年,中美發表聯合公報,中美關係開始改善,同年春季,美國客商42人參加了交易會,1979年中美外交關係正常化後,美國已經成為廣交會的一個重要貿易成交對象。

    1987年秋,72名台灣商人首次以臺商的身份參加第62屆廣交會,以後到會的臺商逐年增加。廣交會逐步形成了以我國香港地區、日本、歐盟、美國為主,覆蓋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格局。

    統計顯示,創辦50年來,廣交會累計成交額達到5488億美元,目前廣交會的年出口成交額約佔中國一般貿易年出口總額的1/4。從1994年秋交會開始,對歐盟的成交額躍居首位,打破了廣交會創辦以來對港澳地區成交額高居第一的紀錄;1998年秋交會,美國到會客商4195人,成交16.31億美元,佔總成交額的15.9%,又超過了港澳地區成為第二。近年來,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國家到會客商和成交額也逐步增加。

    廣交會也為國內企業打開了一扇窗口。在每屆交易會上,收集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市場信息,實現技術産品升級成為中國企業的重要工作。原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廣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亞琳説:“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常常是一些香港、日本客商緊盯的對象,只要簽下一個訂單,就必然要向他們進口一大批電器關鍵零部件。但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日本客商開始成套地向我們訂購電器。”

    廣交會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引進外資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成為最早感知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一批人,他們在貿易中發現了更為誘人的投資發展商機,以港澳為首的客商借助地緣人緣優勢,最早到珠江三角洲地區投資建廠,成就了一大批人的財富夢想。全國各地的招商引資,廣交會作為橋頭堡,也功不可沒。(完)

 
 
 相關鏈結
· 海關業務專家將在第100屆廣交會現場"在線諮詢"
· 中國外經貿事業的一座豐碑-廣交會迎來100屆盛典
· 廣交會將迎100屆慶典 成為通達世界“經貿橋梁”
· 第100屆廣交會將於10月15日開幕 規模為歷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