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記者節專稿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輿論支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08日   來源:綜合

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輿論支持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 田聰明

    今天是中國記者節,借此機會,我謹代表中國記協向榮獲全國新聞界最高獎的同志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向長期辛勤工作在新聞戰線的70萬新聞工作者致以節日的親切慰問和崇高敬意。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在前不久召開的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 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對中國記協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國記協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進一步發揮黨和政府聯絡新聞界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長春同志代表中央發表了重要講話。新聞戰線的同志們備受鼓舞,備感振奮,備受鞭策,備感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把新聞工作和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我們通過新聞頒獎報告會來慶祝中國記者節,既是檢閱去年全國新聞報道工作取得的優異成績,也是在新聞界樹立品行兼優、德才兼備的榜樣。本屆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充分體現了2005年新聞宣傳戰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正確導向,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為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創造良好輿論氛圍所取得的實績。本屆長江韜奮獎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廣大新聞工作者深化“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采寫刊播眾多優秀作品的同時,也推出了一大批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優秀記者、編輯、評論員、主持人。本屆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的獲獎者,就是新時期新聞隊伍的優秀代表。

    無論是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還是長江韜奮獎獲獎者的模範事跡,都充分顯示了近年來新聞隊伍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推動新聞界營造人人學先進、處處爭優秀的工作環境和競爭氛圍。我們向新聞界的先進人物學習,主要是學習他們忠誠黨的新聞事業,自覺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實踐者的政治覺悟和鮮明立場;學習他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新聞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采編大量反映時代精神、激勵群眾、膾炙人口的新聞佳作的職業素養;學習他們勤於學習,勇於創新,淡泊名利,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的高尚品質。

    有什麼樣的新聞隊伍,就有什麼樣的新聞業績,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效果。我們要進一步發揮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的評價和激勵作用,引導和鼓勵全國4000多家新聞媒體,從以人為本,服務大局的高度出發,把新聞評獎作為新時期新聞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新聞獎勵機制,引導和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落實到新聞采編和作品效果之中,弘揚崇高的職業精神,恪守高尚的職業道德。我們要進一步健全評獎工作平臺,引導和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多出精品,不斷提高輿論引導水平;多出人才,不斷涌現讓黨和人民都滿意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戰線取得的每項工作成績,都是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支持的結果。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諧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輿論支持,用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來源:光明日報)

肩負起時代的使命 ——寫在第七個中國記者節

    把11月8日定為中國記者節,有著特殊的紀念意義。69年前的今天,在全民抗戰爆發整整4個月之後,以范長江為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了中國青年記者協會。從那時起,人民的記者就肩負起人民的希望,承擔著歷史的責任,踏上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征程。從那時起,人民的記者就和人民同呼吸,和祖國共命運。哪有艱險、哪有鬥爭、哪有奉獻和犧牲,哪就有人民記者的身影。哪有了記者的身影,哪就有正義的聲音,英雄的形象,真理的傳揚。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年輕的范長江歷時10個月,萬里走單騎,發表了轟動全國的《中國的西北角》;著名攝影家沙飛,用相機鏡頭記錄下中國人民浴血抗戰的悲壯瞬間。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穆青奔波在蘭考大地,蘭考人民稱讚他長著“八路軍的腿,老百姓的嘴”,譽他為“活著的焦裕祿”;1992年,深圳特區報記者陳錫添一篇《東方風來滿眼春》,生動反映了時代巨人視察南方的身影,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浪潮;這些年來,在一次次國際爭端引起的局部戰爭中,總有一批批“不要命”、“不怕死”的記者扛著“長槍短炮”,在第一時間將戰地新聞傳向世界……

    在一篇篇日常新聞報道的背後,有著敬業、奉獻、崇高。央視焦點訪談記者曲長纓不顧威脅、利誘,揭露出黑心礦主瞞報的礦難;人民日報記者趙亞輝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測量點上,記載下科考隊員的艱辛;河南電視臺記者曹愛文,趴在被救上來的落水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女記者……

    這就是人民的記者,新中國的記者。他們用自己的筆記錄著歷史,也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推動著歷史。

    今天,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新聞工作使命光榮,大有可為。同時,隨著信息傳播技術迅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渠道日益多樣,我國社會輿論環境和輿論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聞工作者也面臨著新的考驗:能否始終堅持“三貼近”,準確把握各種受眾群體的接受習慣和心理特點,把黨的主張和群眾的需要結合起來?能否從群眾的關注點和興奮點入手,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機、節奏、力度?能否在報道新聞事實中體現正確導向,在同群眾交流互動中促進形成共識,在加強信息服務中開展思想教育,發揮新聞媒體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作用?這是記者節裏記者們對肩負使命的思考。

    記者的崗位是純潔的,這純潔來自真誠;記者的崗位是光榮的,這光榮來自勤奮;記者的崗位是神聖的,這神聖來自奉獻。(來源:人民日報 王義堂 唐宋)

 
 
 相關鏈結
· 《新華社記者筆下的紅色記憶》一書近日出版發行
· 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 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表彰大會舉行 李長春出席
·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