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僅4年,黃驊模具城已成長為擁有6000多從業人員、年創産值6億元的新興産業基地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搖籃。這裡80%的公司是附近村民開的,招募的工人80%是農民,打工的農民,一個月的工薪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如果是熟練工人,每月最高可掙1.5萬元。”記者日前在河北省黃驊市模具城採訪,管委會副主任李學軍的一番介紹,讓記者對以工補農,統籌城鄉發展有了直接的認識。
像黃驊模具這樣富民興縣的特色産業群,在滄州市各轄縣有好幾個。肅寧縣是“中國裘皮之都”,裘皮服裝出口占全國市場的20%;孟村、鹽山二縣是“中國彎頭管件之都”,僅孟村生産的彎頭管件就佔全國的1/3,中低壓彎頭産品更佔全國市場的80%。泊頭市是全國最大的縣級鑄造基地,年出口非工業鑄件佔全國出口總量的41.6%。今年上半年,滄州市僅裘皮、鑄造、電線電纜、彎頭管件等幾個産業群完成營業收入196億元,實現增加值57億元。
“在滄州這樣的農業大市建設和諧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如果只靠農業,農民很難實現小康;但都到外地打工,又會影響農業發展。怎樣實現兼顧呢?我們選擇了打造特色産業、努力形成周邊地區核心産業集群的發展戰略,讓農民就近就便奔小康。”滄州市委書記郭華説。
為了打造特色産業群,滄州各縣區竭盡全力提供政策、財政、技術支持。黃驊模具城在建設初期,為了幫助進城的模具企業提高技術等級,模具城管委會投鉅資成立技術服務中心,免費為客商解決設計難題,並免費邀請客商到外地參觀考察。企業購買100萬元以上的技術設備,管委會就補貼10%。
經過數年的精心培育,裘皮、彎頭管件、電線電纜、鑄造、摩托車配件、五金等一批特色産業在肅寧、鹽山、孟村、河間、泊頭、獻縣、任丘、滄縣、吳橋等縣拔地而起。目前全市擁有年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的産業集群50個,每年完成營業收入500億元以上,佔縣域經濟比重的35%。
“土地不丟,手藝不閒,一舉兩得,兩下掙錢。”泊頭市交河鎮南八里村農民及寶青,一邊在王莊鑄造廠打工,一邊種著家裏的5畝地,每年輕鬆掙1萬多元。在滄州,如今有1/3的農民約180萬人像及寶青這樣上班進工廠,下班忙農田,在收穫莊稼的同時,每年還靠特色産業增加收入近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