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實施“整村推進” 青海省54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1日   來源:青海日報

  2004年至2006年青海省在8個州、地、市、39個縣的725個貧困村,實施了整村推進工程,54.22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對全省農村貧困監測資料顯示:到2005年底,在被調查的247個行政村的所有自然村中,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通電話的自然村分別佔43%、79.l%、63.4%、53.4%;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增收項目1149項,佔整村推進項目總數的52%,據測算,實施整村推進工程的貧困村,貧困戶年均增收2116元,人均增收438.5元。

  記者11月8日從青海省扶貧開發辦公室了解到,2001年按照新的貧困標準,青海省有25個縣貧困農牧民197.69萬人,扶貧開發任務十分艱巨。為了實現扶貧開發新突破,青海省制定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規劃,明確了39.95萬戶、197.67萬貧困人口在2010年基本解決溫飽的奮鬥目標。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隨著項目走,效益帶著貧困戶走”的要求,2004年至2006年,全省共投入財政扶貧、以工代賑、扶貧貼息貸款整村推進扶貧專項資金57680萬元,同時整合交通、水利,農牧、教育、衛生、文化等行業發展資金8356萬元和社會幫扶資金3531萬元,對725個貧困村的資金投入共達到69567萬元。在資金的投放上,青海省堅持先難後易的原則,優先扶持絕對貧困村、貧困戶,農區戶均投入3500元、牧區戶均5000元。在到村到戶項目的資金分配上,70%以上的資金用於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産,20%左右的資金用於實施到村的基礎性和公益性項目。725個貧困村共實施項目2212項,包括種養業,二、三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等項目。通過産業化扶貧和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青海省貧困地區主導産業、區域性優勢産業、地方特色産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已初步建立了油菜、馬鈴薯、蔬菜,豆類、中藏藥材等優勢農産品生産基地;逐步形成了牛奶、牛肉、羊肉、綿羊毛、山羊絨、牦牛絨、草業等特色畜産品生産基地。優勢主導産業的發展,優化了貧困地區的産業結構,貧困農牧戶增收得到了有效的産業支撐。

  通過發展和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的特色優勢農畜産品加工龍頭企業,輻射和帶動貧困農牧戶調整産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能力明顯增強。據不完全統計,青海省産業化扶貧直接和間接帶動農牧戶16萬以上,農牧戶從事産業化經營戶均增收600元以上。2005年,25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牧業總産值、農村經濟總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5億元、73億元和1990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25%、5.8%和62.3%;農牧民生活消費支出1626.09元,比上年增長21.42%。(記者 盧海)

 
 
 相關鏈結
· 廣西社會各界攜手幫助兩萬多名貧困學子圓大學夢
· 浙江省出臺貧困家庭子女免費讀中職政策
· 河南11萬貧困大學生獲助學貸款 每人最多6000元
· 宋慶齡基金會三年資助4000余名經濟貧困大學生
· 三部門為長征沿途地區貧困群眾贈送彩色電視機
· 貴州啟動為貧困青少年免費手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