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1月23日電(記者姚潤豐、林嵬)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23日表示,根據我國農村沼氣建設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國農村戶用沼氣達到4000萬戶,適宜農戶普及率達到28.4%,到2020年力爭使適宜農戶普及率達到70%,基本普及農村沼氣。
危朝安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行的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工作會議上説,開展生態家園富民行動,是發展循環農業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業部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對解決農民最關心、最實際的現實問題,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拓展農業功能,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節支等具有重要意義。
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沼氣1800萬戶。農村沼氣的迅速推廣,既解決農民生活用能,也鞏固了生態建設成果。建一個8立方米的戶用沼氣池,平均可解決一個4口之家80%的炊事用能。全國現有1800萬戶用沼氣,相當於替代1090萬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耗和5940萬畝林地的年蓄積量。農村沼氣還將人畜糞便變廢為寶,改善了農村“臟亂差”的狀況,且已成為各地防控血吸蟲病、煤煙型地氟病、豬鏈球菌病等疾病、疫病的重要措施。經過沼氣池處理,血吸蟲卵死亡率100%。
與此同時,農村沼氣的應用是發展循環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沼液、沼渣是優質的有機肥料,一個沼氣池可滿足2至3畝果園或農田有機肥需求,減少20%左右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沼氣農戶年可節約燃料費、電費、化肥和農藥等直接支出約300至600元,“豬沼果”和“四位一體”年可為農戶增收節支4000多元。
為在全國範圍內深入推進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工作,農業部要求各地要摒棄“就沼氣抓沼氣,就能源論能源”的單一工作思路,從大産業、大生態、大農村的角度出發,把農村能源建設與農民生活、農業生産、生態環境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拓寬利用領域、拉長功能鏈條;要從過去以建設沼氣項目為主,向建、管、用並重轉變,抓質量、重效益、建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沼氣、鄉村清潔工程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