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各地、各部門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努力建設低投入、高産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想方設法讓經濟快車跑得又快又“省油”,而不是一味地“狠踩油門”。
加快實現“三個轉變”
2006年4月17日至18日,國務院召開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溫家寶總理在會上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做到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自覺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提高環境保護工作水平。
從去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到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的“三個轉變”,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源節約工作的高度重視,傳遞給人們一個清晰的信號:必須把加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治本之策。
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學習《決定》和全國環保大會精神,聽取環保工作彙報,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加強環保工作、推進“三個轉變”的重大意義。浙江省提出“經濟增長是政績,保護環境也是政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貴州省認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就是要保護好青山綠水,如果喪失了這一優勢,也就喪失了未來;河北省強調,寧可影響GDP指標,寧可得罪一些企業,也要把環境污染治理好……
截至11月,已有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召開了環境保護大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影響之廣前所未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貫徹落實《決定》的政策措施,解決了一批體制、機制、能力、投入等方面長期困擾環保工作的實際問題。
資源環境有了硬指標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相當粗放,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為此,“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硬指標。
目前,這兩項約束性指標已經層層分解落實,直至縣級政府、有關行業和重點企業。從今年開始,有關部門每半年向社會公佈全國和各地區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兩項主要污染物首次出現下降,“環保拐點”曙光初現。廣東單位GDP能耗去年為全國最低,上半年再降2.7%。廣東省全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經濟穩定增長、總量繼續在全國領跑的同時,資源、環境指標一路向好,長期緊張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係出現緩和勢頭。經濟發展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成為廣東新一輪發展的堅定原則,並且落實在産業政策、發展規劃、項目選址等方面。
出現喜人變化的,不只是廣東。上半年,上海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率回落到9.5%,萬元生産總值綜合能耗在前幾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又下降了4.1%。以往那種粗放式、投資驅動型的增長方式正在改變;8月份,山東省第一家專業節能執法大隊在淄博掛牌成立。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儘快形成循環型經濟體系和節約型社會的雛形……
國家環保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高達10.9%,工業化學需氧量和工業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分別為0.0066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和0.0273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1%和10.8%。
循環經濟備受青睞
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進程中,循環經濟成為令人矚目的亮點。循環經濟的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即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産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在遼寧營口鲅魚圈港,裝載著鞍鋼上萬噸煉鐵水渣的貨輪時常起航。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採用煉鐵水渣作生産建築材料的摻和料,過去在鞍鋼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今走出國門,換來了外匯。鞍鋼是有著90年曆史的國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作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把‘廢物’變為資源”、“實現內涵式增長”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詞。今年以來,在鋼産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鞍鋼每小時耗新水量反而減少2000多噸,實現了從“增鋼不增水”到“增鋼減水”的歷史性跨越。目前,鞍鋼西部新區噸鋼耗新水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青睞循環經濟的,不只是作為“經濟細胞”的企業。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編制的“十一五”規劃和各類區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以及礦産資源利用、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規劃中,“循環經濟”的字眼隨處可見,成為指導理念。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目前也已經出現重點地區帶動型、城市驅動型、園區驅動型、企業驅動型等循環經濟模式。
為遏制資源能源消耗增長過快和環境污染加劇的勢頭,循環經濟法立法進程也在提速。目前,草案徵求意見稿已起草完成,明年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記者 劉 毅 武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