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自主創新不能閉門搞 更多科技計劃將"開門迎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1日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從11月30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外事工作會議上獲悉:在取得國際合作重要成果的基礎上,科技部決定進一步擴大國家科技計劃對外開放的範圍,除涉及國家安全或特殊要求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都將積極開展對外合作。

    近年來,我國參與、主持了一系列國際或區域的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其中,首個由中國政府倡議制定的國際大科學工程研究計劃——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計劃今年啟動以來,已得到美、德、英、俄等國科學家的響應;我國科學家領銜的“人類肝臟蛋白質組計劃”進展順利,16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個實驗室已完成鑒定胎肝蛋白質3000種、肝臟蛋白質1.7萬種。“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積極參與或組織更多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分享國際最新科技成果。

    目前,我國已參加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206位科學家被選入國際科技組織的各級領導崗位,在新加坡、美國馬裏蘭、英國劍橋和曼徹斯特、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建立了5個海外科技園。“十五”期間,來華工作和交流的海外科技人員超過27萬人次,其中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數量呈快速增長勢頭。“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鼓勵國內科學家走向世界,並凝聚和吸引國外更多的頂尖科技人才。

    科技部副部長尚勇表示,“自主創新不是閉門創新,應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在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的基礎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中外科技合作力爭實現五大轉變(延伸閱讀)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國際科技合作力爭實現五個方面的重大轉變:

    在戰略目標上,從一般性國際科技合作,向以中長期規劃為指南、以需求為導向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轉變;在合作方式上,從注重項目合作向整體推進“項目—人才—基地”相結合的戰略轉變,改變以往重項目合作、輕資源集成和人才培養的現象;在合作內容上,從一般的技術引進向“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轉變;在合作主體上,從以政府和科研機構為主,向政府引導、多方共同參與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轉變;在任務確立上,從自下而上的立項機制,向以規劃綱要為導向的自上而下的立項機制戰略轉變。(記者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