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綠滿蓉城映和諧--成都開展義務植樹25年成效見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成都12月13日電(記者 楊三軍)成都別稱“蓉城”,因古代滿城盡栽芙蓉樹、芙蓉花開香滿城而得名。在今天,即使是在冬季,成都仍然是綠意盎然,一片生機,處處散發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氣息。

    這與成都溫潤、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不無關係,然而,更與多年來成都市植樹造林、大搞生態建設、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密不可分。

    自1982年義務植樹全面啟動以來,全市共有1.8億人次參加了義務植樹,植樹8億多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6%,比25年前提高了13個百分點。

    記者日前在成都市採訪,實地探尋其多年來打造“生態之都”“森林城市”的軌跡。

    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局長艾毓輝告訴記者,領導帶頭植樹、群眾廣泛參與是成都義務植樹的傳統習慣。每年春暖花開季節,四川省、成都市的黨政軍主要領導都要與幹部群眾一道揮鋤植樹。領導的帶頭激勵了全市人民積極投身到義務植樹活動中,形成了“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良好社會風尚。

    義務植樹形式多樣、主題鮮明是成都市的一個特色。“軍民共築綠色屏障、保護成都飲用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城區”……這些主題鮮明的義務植樹活動年年有新意;“勞模林”“國防林”“中日友好林”……片片紀念林意義深遠;“愛情樹”“成才樹”“生日樹”……棵棵紀念樹把人們的美好回憶留住。

    認捐、認購、認養等“頒證植樹”新形式,激發著成都市民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認購樹木由政府頒發林權證,在全國首開義務植樹落實産權先例,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市民植樹護綠的積極性。在北湖公園,成都市民鄭弋先生正在為一棵編號為49號的銀杏樹澆水,他告訴記者,樹是他今年3月認購的,“生態獻社會,産權歸自己”,這種形式很好。

    近年來,按照“城鄉一體、統籌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成都市義務植樹和城鄉一體的城市生態建設,全面納入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的軌道。城區“以空間增綠地”,大搞立體空間綠化;近郊“以綠地促效益”,大力發展花卉、苗木和鄉村旅遊;遠郊“以森林聚人氣”,大力發展生態旅遊。

    徜徉在成都市郫縣農科村,就像走進一個沒有圍墻的公園:每家房前屋後、村外田野裏,到處都是綠樹掩映、鮮花盛開。村黨支部書記宗竹林説:“村民不僅靠種植花卉苗木致了富,還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年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要是沒有綠樹、鮮花,誰願意到咱鄉村來耍呀?”

    成都市市長葛紅林告訴記者,當前,全市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植樹造林高潮,積極爭創2007年國家森林城市。前不久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辦公室組織國家森林城市專家組到成都進行考察,專家們認為:成都有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代生態文明的結合,有城區、近郊和遠郊完整的森林城市建設成果,完全有條件建成具有全國意義、甚至世界級典範的森林城市。

    記者在成都活水公園採訪時,正遇見來散步的市民王瑞霞。“今年國慶節,我沒有到外地旅遊,而是騎著自行車、用兩天時間繞著沙河(成都新整治綠化的一條河道)兩岸轉了一圈。“沙河太美了,綠樹、繁花、小橋、清波,一步一景,讓人流連忘返。”53歲王瑞霞笑著説,“生活在這樣一座美麗的森林城市中,你能不感到幸福嗎?我們在義務植樹中得到了實惠,獲得了和諧。”

    誠哉斯言。成都之所以被稱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原因之一吧!

 
 
 相關鏈結
· 北京義務植樹活動開展25年來義務植樹達1.62億株
· 無盡綠色寫春秋:紀念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5週年
· 義務植樹運動25年成果顯著 森林資源有效增加
· 開創國土綠化事業新紀元──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5週年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