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科技服務促進生産增加收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7日   來源:人民日報

  科技服務下鄉入戶  四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5%

  四川各地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工作,大力健全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農民科技素質穩步提升,科技對農村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近年來,全省農業科技領域累計獲得國家級獎勵32項,動植物新品種選育等一些重大技術領域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截至今年11月,四川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45%。

  四川各地把農村地區作為科技服務的主戰場,廣泛組織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技人員下鄉入戶,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近年來,全省13個試點縣先後派出科技特派員1000多人,推廣應用新技術329項,幫扶龍頭企業40余戶,帶動當地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積極培育農村科技服務仲介組織。

  全省155個縣(市、區)、1000多個鄉鎮實施了星火農村信息化示範項目,部分縣實現了“鄉鄉通”、“村村通”,“農業科技110”覆蓋全四川,初步建立起星火農村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全省有30多個市、縣開展了利用“三電”(電視、電腦、電話)進村入戶指導農業生産的示範活動,示範面積達800多萬畝。

  堅持以提高農民生産技能和就業能力為目標,四川大力實施百萬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各地通過開展“星火小康快車示範工程”、“星火致富直通車培訓工程”等培訓工作,共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2800多期,培訓農民150多萬人次,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和科技致富能力。(記者劉裕國)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  科技引領棉花生産“三級跳”  單産連續四年居全國首位

  播種論粒,澆水論滴,施肥論克。正是這些精準如“繡花”的現代化植棉技術,使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棉花生産實現了“三級跳”:兵團棉花單産自2003年以來連續4年居全國首位,以僅佔全國9%的棉花播種面積,生産出佔全國1/6的棉花。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今年700余萬畝棉花皮棉單産突破140公斤,高出全國棉花皮棉單産近一倍。

  兵團棉花生産的優異成績,緣于植棉技術的不斷提高、突破。

  1983年,兵團在全國率先大面積推廣地膜植棉技術,使棉花單産從1983年的40公斤提高到1993年的75公斤。

  1994年,兵團開始用保溫、保墑效果更佳的寬膜替代窄膜。該技術的推廣使兵團棉花平均單産當年達到82公斤,1997年,兵團棉花平均單産突破100公斤。

  從1999年起,兵團率先在國內實施以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收穫等為主要內容的精準技術,標誌著兵團農業開始向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現代農業邁進。輕點鼠標,通過電腦屏幕監控作物生長狀況;依靠GPS衛星定位系統,獲得土壤採樣的準確坐標;通過微機分析,對作物實施平衡施肥。實施高科技種棉之後,每畝地增收至少400元,人均管理面積由40畝提高到200畝,勞動生産率提高了25倍。(記者王慧敏)

  松原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

  今年農業産業化經營産值44億多元,同比增長83%

  辛苦一年的松原市扶余縣鄉約村農民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多虧政府幫咱打井、買農機具、調良種,龍頭企業又來建起了粘玉米保鮮廠。”今年,鄉約村農牧業收入預計比去年增加70多萬元,達到近620萬元;人均收入預計比去年增長12%,達到3783元。

  吉林省松原市近年來工業發展較快,財政收入超過34億元,但農村經濟還相對較弱。為了加快發展農業生産,扎紮實實推動新農村建設,全市通過工業反哺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市委書記藍軍介紹,近兩年,當地財政和企業投入農業的各類資金超過25億元。

  産業帶動是松原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根據當地農産品資源和市場情況,松原市全力培育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幾年來,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80多家,今年農産品轉化量已達350萬噸,比去年增長20%。龍頭企業帶動農戶30萬戶,基地種植面積近500萬畝,分別比去年增長25%和20%。同時,不少村鎮還因地制宜建立水稻、玉米、秸稈、蔬菜等小型加工廠,提高了農産品的轉化增值能力。今年全市農業産業化經營可實現産值44億多元,比去年激增83%。市農委負責人算了一筆賬:目前全市的玉米加工量已達到300萬噸,帶動玉米價格每公斤增長0.4元左右,按當地農民出售7.5億公斤計算,可為全市農民增收3億多元。(記者劉亮明)

 
 
 相關鏈結
· 未來10年至15年:中國農業科技發展面臨戰略機遇
· 農業部成立生物質工程中心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 寧波市發佈18項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政策措施
· 浙江設立農業科技突出貢獻獎 個人可獲20萬元
· 中國農學會“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評選工作啟動
· 2006中加農業科技創新合作周在陜西楊淩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