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寒冷的拉薩街頭,步入熱氣騰騰的娘熱路蔬菜批發市場,滿目皆是鮮嫩的蔬菜。“拉薩市場冬季供應的蔬菜品種有40多個,大多是本地産的大棚蔬菜,就連茄子、黃瓜、韭菜、蒜薹這些反季節蔬菜也不再從內地進貨,價格也不高。”攤主巴桑介紹説。
拉薩居民吃上本地産的蔬菜,得益於農牧業科技進步。據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統計,農牧區科學技術普及率已達50%以上,科技對農牧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2.1%。
時光倒退幾年,西藏的蔬菜依賴區外供應,菜比肉還貴,人們到內地探親、出差返回時,口袋裏塞滿了蔬菜瓜果。為解決“吃菜難”,西藏成立自治區農業試驗場和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開展選育良種、繁殖試驗示範,並引進塑料大棚、高效日光溫室等技術和設施,推廣地膜覆蓋、大棚套小棚等配套技術。如今在西藏,黃瓜、辣椒、西紅柿等喜溫蔬菜能做到全年生産、四季供應,西紅柿、黃瓜、西葫蘆等主要蔬菜的高産栽培技術也逐漸被群眾掌握。
圍繞改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西藏以引進、消化、吸收、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加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大力推廣作物栽培、高效養殖、農畜産品加工等領域的先進適用技術,同時不斷加大高原特色農畜産品自主創新力度。近年來,全區培育青稞、油菜等農作物新品種11個。
牦牛品種退化是農牧民長期以來的愁事。西藏農牧科學院成功導入野牦牛遺傳基因,今年6月中旬,通過胚胎移植的3頭牦牛順利産崽。這項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有效改良了牦牛的遺傳性和生産性能。名貴藥材藏紅花的原産地並不在西藏,只因從地中海沿岸經印度傳入西藏才得此名。如今,藏紅花終於姓“藏”了:去年從伊朗引進的藏紅花球莖,今年10月在拉薩市林業局苗圃裏綻放出紫色花朵,標誌著藏紅花在西藏栽培成功,為下一步推廣種植積累了經驗。
在科技的支撐下,西藏特色農牧業初具規模,農牧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拉薩市林業局局長佔堆算了一筆賬:農牧民栽培藏紅花半畝就可創收5000元以上,花瓣和花粉加工後的價值更高。林芝地區的農牧民過去大多靠伐木增收,現在代之以飼養藏豬、藏雞、奶牛,種植蔬菜瓜果,發展旅遊生態農業。全自治區目前有數萬農民從事蔬菜瓜果種植,今年的面積達26.6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5%,産量達47萬噸。據統計,西藏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已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記者徐錦庚、鄭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