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寧夏靈武選準新農村建設突破口清理農村"袋袋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4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上訪鄉”的過去和現在

  2007年元旦之前,記者來到靈武市。

  靈武市梧桐樹鄉是該市有名的上訪鄉。現任鄉長孫玉林對記者説,2005年以前,村民為了村裏財務管理混亂的事,為索要欠款的事,經常到鄉里、市裏、自治區甚至北京上訪,成為靈武市最讓人頭疼的“老上訪鄉”。自從2006年實行村級財務管理改革後,這種現象沒有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往年每到年底,梧桐樹鄉政府的大院裏就聚集著來自全鄉各個村的村民。前任鄉長無法解決村民欠款問題,只好採取逃避的辦法。到鄉政府上班前,先要給辦公室打電話,直到確信沒有村民來要債,才敢來上班。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靈武市鄉村兩級債務高達9600萬元,僅梧桐樹鄉的債務就有1769萬元,其中村級債務為1144萬元。

  2006年,在對村級財務實行“村財鄉代管”的同時,鄉政府想方設法為村民還款200萬元,並對以後逐步還款作出承諾,村民的心氣順了,再無一人到鄉政府上訪或越級上訪。梧桐樹鄉財經所所長崔東説,以前這個時候,正是大院裏上訪的村民最多的時候,今年多好,大家都忙自己的事去了。

  由想不通到舉手贊成

  2006年初,“三財”(財政、財務、財産)管理在梧桐樹鄉試點後,第一個持反對態度的就是陶家圈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陶江。陶江反對的理由是,“三財”管理純粹就是管村幹部,將村級財務管得這麼緊,幹部沒有自主權,村裏的工作還怎麼幹。如今,陶江笑瞇瞇地説,“三財”管理確實好,現在,村裏凡帶“財”字的都規範了,幹部省心,群眾放心,大家的關係越來越融洽。

  修水渠的事對陶江觸動挺大。2006年8月,陶家圈村因為400多畝土地撂荒,要新修一條水渠。擱以前,幾個村幹部“商量”一下,花多少錢就能定了。現在不同,“三財”管理規定,村內興辦公益事業,籌資籌勞通過“一事一議”方式解決,採取“村民自願、民主管理、上限控制、量力而行、財務公開、群眾監督”原則。村裏召開村民代表會,大家同意修水渠,還同意請市裏的水利專家先作預算。專家作出20萬元的預算,村民代表不同意,覺得專家提出的取土方案捨近求遠。若就近取土,可省去6萬元。到招投標階段,幾家工程隊搶著幹工程,最後以9萬元成交。前後相差11萬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告別“袋袋賬”“包包賬”

  在李家圈村,記者問:以前是怎樣記賬的?村幹部笑道,那不叫記賬,那都是“袋袋賬”和“包包賬”,一大堆票據,就在一破紙箱裏扔著,有正式發票,也有白條子,一兩年報一次唄!群眾覺得亂,連村幹部都覺得亂呢!

  靈武市財政局鄉鎮財政管理中心主任楊金城介紹説,“袋袋賬”和“包包賬”集中表現在2003年8月以前,全市15個鄉鎮94個村(現合併為8個鄉鎮76個村),大多數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有的村村幹部人人管收支,隨意開戶,“白條”入庫屢禁不止,村幹部侵佔集體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有個村年吃喝招待費高達4.8萬元,一個村幹部一輛摩托車年耗油1萬多元,群眾對此意見很大。農村財産管理也有很大漏洞,集體資金購入的拖拉機、脫粒機等農資設備,由於管理不善,變成了村組幹部的私有財産。特別是山坡地、河灘地等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財産,村組幹部隨意侵佔,發包、租賃,收入不入賬,在群眾中造成極壞影響。從村民上訪反映的問題來看,許多村集體資金、財産管理家底不清,責任不明,流失浪費比較嚴重。

  2006年5月,靈武市在全市8個鄉鎮推行村級“三財”管理改革。財政部門共籌資近70萬元,為8個農村會計服務中心統一採購電腦及打印機,為76個村統一製作安裝了村級財務公開欄和意見箱。市財政局和鄉鎮財經所一起進行督查指導,對清理村級財務、封賬清戶結轉、統設賬戶後的財務核算,集體資産的分類登記,建賬立卡,村以下小型農田建設和生産性臨時費用採取“一事一結一公開”的管理核算辦法,整理規範所有檔案。

  靈武市市委書記白尚成説,村級“三財”管理,由原來的一村一戶甚至一村多戶,變成了“一鄉一戶”,且堅持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部入賬,支出報賬使用正規發票,管住了收入的袋子,扎嚴了支出的口子。靈武市市長高賀昕説,對村級“三財”管理進行改革,是建設和諧農村的突破口,對凈化農村經濟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崇興鎮韓渠村村民史金福説,“三財”管理讓村裏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讓村民曉得每一分錢的用途。 (記者 杜峻曉)

 
 
 相關鏈結
· 寧夏“整體脫貧”成效顯著
· 寧夏:“雜費免收”惠及百萬中小學生
· 寧夏銀川市採取六項綜合政治措施力保環境質量
· 黃河寧夏段流淩長達180公里
· 首座千萬噸礦建成 寧夏煤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 寧夏交通事故連續4年走低 死亡人數降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