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棚改精神”促和諧:遼寧大規模棚戶區改造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瀋陽2月5日電(記者 董踐真)遼寧省實施大規模棚戶區改造,不僅蓋起了6300余座高質量的新樓房,而且通過棚戶區改造,形成一種促進和諧發展的“棚改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在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遼寧人這樣概括“棚改精神”:重視民生的為民精神,知難而進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幹的實幹精神,同心同德的協作精神。正是在這種“棚改精神”引領下,當地出現了許多感人的“鏡頭”和故事。

    政府與百姓“心貼心”

    拆遷,曾被稱為“天下第一難”,遼寧的棚戶區改造尤其難。因為,這裡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困難群體,拆遷中一系列的矛盾、問題更是異常複雜和難於處理,所涉及的34.5萬戶人家,家家盼著住新房,但事到臨頭,又常常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

    為解決拆遷中的問題,遼寧省3萬多名黨員幹部不辭辛勞,深入細緻地做好每一戶的拆遷動員工作,力求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戶居民家中。從省裏到市區,各級機關黨員幹部“各負其責、一抓到底”。這一“包乾責任制”不但使棚改工作迅速推進,而且使政府與百姓的距離做到了“心貼心”。

    在拆遷動員工作中,黨員幹部懷著愛民情深入社區,有的遇到“鐵將軍”把門,有的遇到“熱土難離”的老居民戶,還有的要面對心存疑慮者,一次次去做説服工作,耐心細緻地講解政策,直到群眾對政策完全理解為止。

    當時,撫順新地號棚戶區負責低保戶的詹麗萍患肺癌正在住院接受化療,為了推進拆遷工作,她不顧個人病情毅然走上一線:“我了解情況,跟他們也熟悉,我去説服!”她在同事的攙扶下逐個訪問低保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21戶“釘子戶”終於高興地簽下了搬遷協議。

    為了讓那些棚改中最困難的群眾順利住上新樓房,遼寧省黨員幹部及企事業單位紛紛捐款捐物,所捐資金總額達6168萬元,捐贈的物品更是不計其數。

    黨員幹部的真情換來棚戶區百姓的感動,百姓更加信任政府。遼寧棚改使百萬人大搬遷,又大回遷,創造了“和諧拆遷”的範例。

    棚改中的故事感人至深

    在遼寧棚改中,出現了許多知難而進、埋頭苦幹的感人事跡。

    2005年冬季,阜新供電公司為了讓城南棚戶區53棟樓和海新棚戶區9棟樓的居民,在當年12月20日前按時入住回遷,每天供電工人都要工作10多個小時。那時阜新的最高氣溫只有零下5℃,而施工所用的電纜在低於零下5℃時外皮會發生脆裂,需要在電纜外加裝保溫層,但這樣做又會影響施工進度。

    怎麼辦?當時,現場的100多名供電職工紛紛把自己穿著的棉大衣脫下來,裹在施工電纜上,以保證電纜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順利鋪設。他們互相鼓勵,一名職工説出大家的心聲:“能讓棚戶區百姓早一天住上新樓房,我們樂意這麼做。”寒冷的冬季,手一伸出來都會凍得通紅,可供電職工卻只穿著單薄的衣服,一幹就是10多個小時,直到把電纜全部鋪設完畢。

    奮戰在棚改一線的錦州市城市建設房屋拆遷安置有限公司副經理湯吉敏,用生命譜寫出棚改工作中的動人樂章。拆遷中,他事事想在前,幹在前,直到拆遷後期身體難以支撐,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食道癌晚期時,仍對組織提出唯一的要求:“希望能夠替我保密,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臨終前一天,他還讓家人推著他,到棚改施工工地看了又看。

    運轉之協調令人稱讚

    遼寧省棚改速度之快,效果之好,百姓滿意度之高,是當地各級政府全力拼搏的結果。

    在棚改的600多個日日夜夜裏,僅撫順市就召開了協調調度會129次,及時議定各種具體問題2400多個,一些政府部門常常是通宵達旦地研究棘手難題。在各級政府強有力的組織指揮下,迅速提高了辦理棚改中各種事務的效率。

    棚改中,撫順創造出40天拆遷推倒40萬平方米的“撫順記錄”,各市創造性地工作,由此形成了引人注目的“遼寧記錄”:僅21個月,120萬名棚戶區拆遷居民搬進了新居。

    遼寧用“棚改精神”打贏了“棚改攻堅戰”。現在,遼寧人繼續以“棚改精神”進一步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為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書寫著新的篇章。

 
 
 相關鏈結
· 遼寧省棚戶區改造工作:築起百姓心中的豐碑
· 讓改革成果惠及百姓──遼寧棚戶區改造紀實
· 山西5400多戶煤礦棚戶區居民以低成本價購得新居
· 遼寧百萬居民告別棚戶區
· 廣廈萬間寒冬暖民心
· 吉林省棚戶區改造開端良好已經步入全面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