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家將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群眾文化奏響和諧樂章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 隋笑飛)舞蹈《祝福》熱情奔放、歌曲《好日子》悅耳動聽……2006年10月15日,解放軍藝術學院的精彩演出把北京大興區黃村文化館變成一個快樂大本營,近800名來自四鄉八里的百姓過了一個樂陶陶的文化週末。

    村村有歌聲,鄉鄉有演出,縣縣有比賽。2006年12月22日拉開帷幕的首屆山東農村文化藝術節成為廣大群眾的節日。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焉榮竹説,“我們試圖通過這些文化活動,讓群眾廣泛參與,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先進文化溫潤百姓心田,人民群眾成為精神文明建設主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2005年底舉行的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先進集體表彰會上指出,要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動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逐步向農村傾斜。要廣泛開展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要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不斷開拓農村文化建設的新途徑。要努力建設一支不走的鄉村文化隊伍,使農村文化工作永葆生機與活力。中央對群眾文化工作十分關心重視,為基層社會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巨大推動力。近年來,我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精神,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群眾文化舞臺異彩紛呈,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公益性文化為群眾奉獻真切的文化實惠。廣東省梅縣文化館服務農民群眾,20餘年送戲下鄉2832場,觀眾達286萬人次;2006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全國各地許多博物館都開展了紀念活動,廣西博物館文物專家開展免費為市民鑒定文物活動,蘭州市幾家博物館免費開放……有數據顯示,僅2006年,全國文化館(站)就組織文藝活動約40萬次,舉辦培訓班約20萬個。截至2006年底,我國已有375個省市群眾藝術館、2851個文化館和38362個文化站,基本實現縣縣有文化館的目標,省、地、縣、鄉文化館(站)四級群眾文化設施網也日趨完善。

    群眾自發文化活動譜寫精神文明建設的和諧音符。山西祁縣權勇文化大院有各類藏書畫冊5500余冊、16毫米電影拷貝1500余部,是附近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青海省貴德縣格薩爾文化中心以蒐集整理流傳於民間的《格薩爾王傳》為主,兼營藏醫、餐飲、文藝演出,成為當地發展民族文化産業的範例;四川省德陽市雜技團的“大篷車”,10多年來在北京、河南等20多個省市的農村巡迴演出2萬多場次,觀眾達千萬人次。

    春節將近,瀋陽眾多演藝場所將中外歌舞、交響樂等風格各異的節目呈現給老百姓,打破“二人轉”一花獨放的局面,滿足百姓不同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據介紹,瀋陽被確定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地區後,市委、市政府採取多種舉措激活文化演出市場。2006年8月以來,就累計有2.2億元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該市劇場興建改造和節目製作,文化演出場所也迅速增加到70家。

    從廣場高水平文藝演出到小劇場新排劇目、從農民的電影節到國際化的啤酒節——青島市民眾享受著多姿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動,卻不需政府出資買單。這就是青島市文化部門推出的“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活動”産生的效果。將各種文化活動精心包裝,在市場中尋找合作夥伴,這種方式既解決了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又切實推進了公益活動的開展,最終是老百姓受益。

    北京朝陽區文化館推出的“民工影院”“助殘電影周”等各具特色的活動,吸引了許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參加。近年來,該文化館更新觀念、創新模式,為群眾文化尋求更多實現方式。他們在改革中堅持增加投入,基本建成以信息化管理和服務為基礎的現代化文化館;堅持轉換投入機制,基本形成以政府項目投入為主、充分吸引和調動社會資源的多元融資機制。這些做法,不但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拓展了渠道,同時也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送書下鄉工程、流動文化車項目……這些重大文化項目近年來或直接面向廣大農村,為農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文化輻射能力,努力實現建設重心的下移,帶動了農村文化資源的整合,更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個普通農民只要按照電腦提示的操作步驟,就能很快地找到科技栽培等方法;一個文化站長利用一台電腦等設備,組織當地群眾學習各種農業知識——從2002年4月開始,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將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和科技信息資源,以先進的傳播方式傳輸給廣大基層群眾。

    為解決基層群眾看書難問題,文化部和財政部實施送書下鄉工程,該工程已覆蓋全國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300個、近3000個鄉鎮,累計安排資金6000萬元,配送圖書總數為511.6萬冊。這些圖書內容健康,實用性、可讀性強,為農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受到農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中央財政計劃于2005年——2010年,每年5000萬元共3億元,為基層文化單位配送流動舞臺車,送文化服務到農村,開展靈活、多樣、方便的文化服務。僅2006年,就為基層文化單位配送了317輛,涉及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積極實施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解決我國鄉鎮文化站設施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大公益性文化事業改革力度,改進服務手段,增加服務內容,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農村基層文化活動將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和傳媒方式,打破傳統的文藝活動的單一方式,在滿足農民群眾文化娛樂需求的同時,將會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場知識,讓農村群眾從活動中學到更多致富本領。

 
 
 相關鏈結
· 李德洙: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 建設和諧文化 開創新世紀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新局面
· 趙實出席“電影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研討會
· “2006中國鄉村遊”:文化保護與和諧發展並重
· 和諧文化助推社會和諧前行
·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以和諧文化促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