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山西省郝村: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調”出新天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2月7日電(記者滕軍偉)山西省太谷縣任村鄉郝村多年來堅持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發展高産、高效的農作物優良品種,農民從土地中得到的經濟效益成倍增長,2006年人均收入達到5200元,超過全省農民人均收入2000多元。

    郝村現有人口400戶,1440人,耕地4000多畝,農業生産條件較好。這個村堅持“農業村要利用好土地”,大力發展優質林果、蔬菜大棚、種子玉米、畜牧養殖等四大産業,還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釀酒葡萄基地和玉米種子基地。

    從省道來郝村的路上,能看到一片片整齊的葡萄園,村支部書記張雲奎告訴記者,這就是600畝釀酒葡萄基地,主要供給一家香港釀酒公司。村裏另外還有200畝法國玫瑰香葡萄,這種葡萄糖分高、口感好,市場行情好,一斤能賣到5元錢,一畝地最少收入8000元。張雲奎説,郝村還有600多畝蘋果、梨、杏等,每畝收入也都在2500元以上。

    作為主導産業之一,蔬菜大棚近幾年在郝村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全村現在共有普通蔬菜大棚200多個,種植草莓、西紅柿、黃瓜等。從2006年開始,村裏又建起了70多個拱棚(當地人稱“春棚”),村民介紹説,這種棚不但佔地少,成本只有傳統棚的四分之一,而且一年可以種兩季,單個棚一年純收入就能達到1萬多元。

    張雲奎説:“沒有調整結構以前,每畝地只收入四五百元;現在能有1萬多元,種一個春棚相當於種20畝耕地。”

    離村子幾百米遠的地方,就是成片的蔬菜大棚基地,張雲奎説,村委會當時特意説服村民把蔬菜大棚集中到這裡,既方便賣菜,又能促進農戶互相交流、競爭。2006年,村委會出資硬化了大棚園區6公里的道路,如今,這個大棚基地已經初具規模。

    雖然是週六,大部分農戶仍然在大棚裏忙碌,見到記者,村民韓永泰一臉自豪:“去年我一個大棚的草莓就賣了3萬多元,家裏還種了6畝玉米,也能賺5000多元。”他説,因為沒有果樹,能投上工,自己大棚的收入在村裏算中等偏上的。

    村民張雲強去年跟著村裏的小分隊去外地參觀回來後,投資2萬多元建了一個草莓大棚,從元旦到現在已經賣了5000多元,加上家裏種的葡萄、蘋果、玉米,一年下來,純收入也有3萬多元。

    除了組織村民去其他縣市參觀學習,郝村還聘請山西農業大學的專家每月來講解一次種植和養殖技術,並安排專家和農戶包戶結對,農戶有疑問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2006年,山西省移動公司給村裏捐贈了5臺電腦,分批對村民進行培訓,提供市場信息,目前已有100多名農民參加了培訓。

    去年9月,村民自發組織了“農副産品經濟合作社”,負責推銷蔬菜,防範風險。村委會專門聯絡了縣信用聯社來村裏考察,認定了100位農民信用戶,以後這些農戶無需擔保就可以得到最高2萬元的貸款,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

    “老百姓有錢了,建大棚有癮了,今年我們打算繼續增加大棚的數量,更新大棚的品種,使農民的收入再上一個臺階。”張雲奎説。

 
 
 相關鏈結
· 江西省推進五大産業建設 構築高效農業産業體系
· 福建著力建設三大特色農業産業帶
· 湖南省投入4億打造農業産業鏈 重點扶持“龍頭”
· 北京市郊區“十一五”期間將發展設施農業産業帶
· 黑龍江打造“三大産業帶”推進對俄農業合作
· 全國工商聯農業産業商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