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努力增強農産品競爭力,應對不斷抬高的國際市場門檻。去年全省農産品出口達80億美元,增長15.7%,分別佔全省出口額和全國農産品出口額的約1/4。這是山東省抓好城鄉統籌,發展現代農業,扎紮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
為了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山東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積極推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糧食生産連續4年實現面積、單産、總産和效益同步增長,畜牧、水産、瓜菜等全面增産增收。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達到4300元,增長10%以上,連續3年實現兩位數增長。
他們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放在新農村建設的突出位置,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一是高度重視糧食生産,堅守基本農田8000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億畝、總産700億斤以上“三條底線”,確保糧食安全。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生産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突出發展畜牧業和水産業,使全省畜牧水産業佔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44%,農業標準化基地達到3000多萬畝,已獲國家認證的無公害産品840個、綠色食品244個、有機食品88個。三是深入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一手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展農副産品深加工;一手抓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5868家,其中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61家,過50億元、100億元的各2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2.1萬個,帶動農戶485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22%,由此大大提高了農業的國際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四是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率達到99%。
為了提高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山東省努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整體推進縣域工業化、城鎮化、産業化,實現工農聯動、城鄉聯動、一體化發展。一是繼續實施“雙30”工程,抓好30個經濟強縣和30個欠發達縣,促強扶弱帶中間,入選全國百強縣總數2005年即已達到22個。二是著力發展縣域二三産業,全省三次産業比例已調整為9.7:58.5:31.8。三是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合理規劃小城鎮佈局,逐步形成以縣城為龍頭、小城鎮為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基礎的新型城鎮體系,全國千強鎮中,山東入圍95個,比上次增加46個。四是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去年全省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50萬人。
切實解決農民最關心的利益問題,努力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是山東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去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加強“路水電氣醫學”建設為重點,為農民群眾辦好10件實事,到去年底已全部完成。同年,省級財政安排在“三農”方面的投入達64.4億元,比上年增長24.3%。全省改造中低産田180萬畝,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000萬畝,增加和改善除澇面積500萬畝。省財政還安排1.3億元用於農村中小學的“兩免一補”,籌措資金11.6億元,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120萬平方米。同時,重點支持360所鄉鎮醫院改造,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達88個,農民參合率達到88.6%。改造農村公路新增1.2萬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達9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0%。全省實現1000個貧困村、5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0%以上,全面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標準在600元至800元之間。被徵地農民保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也逐步完善,全省參保農民已達1055.3萬人,有66萬農民領取養老金。全省戶用沼氣池達67萬戶,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143處,推廣農村太陽能熱水器585萬平方米。十件實事,件件讓農民得實惠。
目前,山東正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加快農村公共事業建設,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大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以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的進展。(記者單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