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三大數字折射積極的就業政策 解答“就業考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1日   來源:光明日報

    1184萬:新增就業折射積極就業政策

    北京市再就業人員白加寧,前不久申請到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有了這筆貸款,老白笑逐顏開:“我的砂鍋廠又能擴大規模、多招些人了。”

    一年多來,這個被很多人稱為“及時雨”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在各地逐步落實,有力地支持了全民創業促就業 活動。

    而小額擔保貸款只是我國實施的積極就業政策和配套措施體系的其中一環。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個就業數字引人注目:2006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184萬人。

    成績來之不易。2006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就業形勢不可謂不嚴峻。面對難度不小的就業“考題”,全國就業工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是15年來最多的,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呈穩中有降態勢。

    專家的看法是,這源於經濟增長拉動的結果,更獲益於中央實施的積極就業政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問題。黨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

    2006年,是我國實施新一輪積極就業政策的第一年。人們發現,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更加完善了,內容更充實了,操作性也更強了——

    通過改進減免稅費和小額擔保貸款措施,鼓勵和扶持勞動者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相比原政策,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對象範圍進一步擴大,增加了國有企業辦集體企業的下崗職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復員轉業軍人;貸款貼息的範圍也從原有規定的19個微利項目調整為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提供定額稅收減免和充實社會保險補貼措施,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提供公益性崗位和充實社會保險補貼措施,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補貼,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同時,各地因地制宜組織開展了再就業援助月活動、為農民工服務的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技能崗位對接行動等,有效擴大了就業空間。

    505萬:再就業工作體現人性關懷

    2006年3月的上海,乍暖還寒,可長壽路街道54歲的失業人員老奚家裏,卻春意盎然。原來,此時恰逢上海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就業援助員們再次上門對他進行職業指導,鼓勵他積極再就業。

    先前,老奚也獲得過幾次就業機會,但因為年齡偏大等因素而未能被錄用。現在,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老奚成了一家公益服務社的保安。工作穩定了,老奚的日子變得充實而快樂。

    在再就業的路上,重獲希望的不止老奚一人。在上海市2006年就業援助月中,有3501個零就業家庭實現了至少一人上崗。

    而在全國,這一數字更加讓人充滿希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傳遞給人們的好消息是:2006年有505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在再就業的路上,下崗失業人員重新獲得的不只是一個個“飯碗”,更是一次次的感動。

    幾年前,上海市長寧區為發揮創業促就業的積極作用,創建了“就業援助基地”。為弘揚就業援助精神,激勵更多的失業、協保人員以自強、自立、自主就業來實現人生價值,長寧區現在已自發涌現出了152家就業援助基地。在2006年的就業援助月活動中,這些就業援助基地共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安置本區失業人員100余名。

    專家指出,與以往政府部門推出的社區“四保”等公益性崗位相比,就業援助基地推出的崗位更加靈活“多元”,更加有利於“雙困”人員實現體面就業。可以説,更好地體現了就業幫扶中的人性關懷。

    上海市的做法只是全國再就業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2006年,國家和地方各有關部門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積極有效地開展了對“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

    330億:農民工工資清欠表達政府責任擔當

    從就業好政策中受益的還包括大量農民工。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工作。從2004年到2006年,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問題,是本屆政府的一項重點任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宣佈:這項工作基本完成,各地已償還拖欠工程款1834億元,佔歷史拖欠的98.6%,其中清付農民工工資330億元。

    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明顯好轉。勞動監察部門的統計信息顯示,與往年相比,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舉報投訴案件明顯下降。全國建立工資保證金制度的省份達到27個,普遍建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長效機制,並開始發揮積極效應。農民工的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各地取消了對農民進城務工的限制性、歧視性規定,普遍對農民工實施了免費就業服務,並對進城農民工實行了職業介紹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更多的農民工享受到公共就業服務。

    2006年新春伊始,《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正式發佈。它傳達的一些信息讓人振奮:我國將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從根本上解決拖欠、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同時,我國還將規範農民工工資管理,切實改變農民工工資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狀況。

    喜事遠不止這幾件。農民工可參選全國人大代表、逐步享受住房公積金、將參加醫療保險試點……最近,隨著農民工權益日益受到重視,國家陸續出臺新規定,為我國約2億農民工增加新待遇。

    專家指出,農民工是活躍在城鎮和鄉村中最積極、最能幹、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們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在塑造自己,已經與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與農村繁榮文明進步密不可分。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權益保障問題,充分體現了政府對農民工的責任擔當。(楊亮)

 
 
 相關鏈結
· 秦皇島出臺新政策解決農民工就業系列問題
· 上海:政府幫助“長相”特殊的失業人員再就業
· 江西承諾零就業家庭成員若不挑不揀72小時內上崗
· 遼寧實行普“惠制培訓”工程推動困難人群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