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安徽省委書記郭金龍: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安徽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2日   來源:求是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全面部署。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安徽實際,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在科學發展中構建和諧安徽。

    堅持發展為上、改革為先,推進跨越式發展

    構建和諧安徽,首先要發展。安徽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的大格局下,亦步亦趨只會拉大差距,惟有跨越式發展才能奮力崛起,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搶抓難得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採取各種有力舉措,加快推進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從資源大省向新型工業強省、從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十五”時期,全省生産總值連跨三個千億元臺階,年均增長10.6%,人均生産總值邁上了1000美元的標誌性臺階,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推進跨越式發展,觀念創新是前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大力弘揚敢為人先、敢於創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強化發展觀念、市場觀念、開放觀念。積極響應中央促進中部崛起的重大決策,發出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號召,確立了“奮力崛起,使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奮鬥目標,做出了大力推進東向發展的戰略決策,形成了“融入長三角、依靠高科技、開發(長江、淮河)兩流域、唱好‘黃’(黃山)‘煤’(兩淮煤炭基地)戲”的區域發展思路。全省廣大幹部群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增強。

    推進跨越式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基礎。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是後發地區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制度保證。我們緊緊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國率先開展並圓滿完成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提前全面取消農業稅;基本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造,國有資本控制力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進一步放開搞活,非公有制經濟逐步發展壯大;大力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增強“兩情”(對群眾的感情、對工作的激情)、改進“兩風”(領導作風、部門行風),行政效能有了明顯提高。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形成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保障,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推進跨越式發展,科技創新是支撐。“十五”期間,我們大力推進科教興皖和人才強省戰略,高新技術産業總收入年均增長27%,形成了一些高新技術産業群,涌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和産品,特別是以奇瑞、江汽為代表的汽車工業,成為我國民族汽車自主知識産權和自主品牌的象徵。進入“十一五”,我們大力實施創新推動戰略,加快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實施優勢産業提升科技行動、高新技術跨越科技行動、現代農業科技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科技行動,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育崇尚創新、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競爭合作的創新文化,努力建設創新型安徽。

    推進跨越式發展,全民創業是根本。創業是富民之本、崛起之基。我們大力營造振興安徽、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濃厚氛圍,在全省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廣泛動員城鄉群眾爭創殷實家業,鼓勵企業經營者做大做強企業、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離職創辦企業,努力使一切創業能量完全釋放,創業源泉充分涌流,創業活力競相迸發,進一步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

    堅持注重質量、提高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又好又快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我們認真落實“五個統籌”的要求,堅持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加快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以增長方式轉變為著力點,更加注重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更加注重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2006年,全省實現生産總值6141.9億元,增長12.9%,財政收入達816.2億元,增長2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4%,為10年來最高增幅,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4%,增幅居全國前列,人民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堅持工業強省戰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安徽發展不足、發展不快,主要是工業不強。近年來,我們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産業優化升級,推進集約發展,走適度超前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此,我們組織實施了“861”行動計劃(即加快建設八大産業基地,構築六大基礎工程,到2010年實現全省生産總值1萬億元),努力鍛造安徽工業化的“脊梁”。我們按照中央對中部地區提出的“三個基地、一個樞紐”的發展定位,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全面提升加工製造業,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新技術産業,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全面對接長三角為重點,大力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建成連接東西、縱貫南北的交通樞紐。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安徽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重大的歷史性機遇。我們按照“二十字”要求,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為中心,著力發展新經濟。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産,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畜牧水産品基地和農副産品加工流通基地,切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二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創造新生活。採取綜合措施,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又注重發揮二三産業和勞務輸出對農民就業增收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拓寬增收渠道,使全省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三是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加快建立新機制。2005年初,我們以“一個轉變、三個建立、一個改進”(即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建立農村基層管理新體制、建立農村公共産品供給新機制、建立“三農”社會化服務新體系,改進農村工作考核評價辦法)為主要內容,選擇了18個縣進行試點,積極探索建立全面免除農業稅後農村工作的新機制。2007年,我們在全省範圍全面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行政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四是以提高素質為根本,大力培育新農民。力爭“十一五”期間培訓農民120萬人以上,讓安徽大地涌現出一大批農村創業帶頭人。

    加速推進城鎮化,培育區域發展新優勢。城鎮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要素聚集、增強輻射帶動功能的重要途徑。我們明確提出,要加快合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的省會經濟圈;加快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為重點的皖江城市帶建設,發展壯大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的沿江産業帶;加快以淮南、淮北和蚌埠為重點的沿淮淮北城市群建設,帶動皖北地區加快發展,逐步形成以省會經濟圈為中心、以皖江城市帶和沿淮城市群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建設以黃山、九華山為重點的世界級旅遊勝地,促進皖南大開放。堅持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依託,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大力提高縣域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水平,著力振興縣域經濟。

    加強生態安徽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我們努力建立循環經濟法規政策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推廣服務體系和激勵約束體系,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堅持以淮河和巢湖流域的污染防治為重點,以環保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培育環境文化為保障,紮實推進污染防治和自然生態保護,加快環境友好型安徽建設,努力維護“綠水青山帶笑顏”的良好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促進和諧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們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更加注重社會公平和民生問題,做好構建和諧安徽的各項工作。

    高度關注民生,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利益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在實踐中注意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與切身利益、當前利益相結合,在注重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活力的同時,注重社會公平和正義,重視解決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努力做到老有所養、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一是堅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發展的優先位置,建立健全就業促進體系,大力推行組織起來就業,全省就業總量穩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二是堅持把做好社會保障工作作為構建和諧安徽的重頭戲,不斷擴大城鎮養老、醫療和失業等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搞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加強“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三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貧困地區以及薄弱學校、困難學生傾斜,建立和完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2007年,我們按照“著眼普惠、傾斜薄弱、搭建平臺、逐步達標”的原則,實施12項民生工程,力求使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決困難家庭子女“上學難”制度、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制度、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制度在城鄉全面覆蓋,切實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形成構建和諧安徽的強大合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把各方面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好、引導好、發揮好,是構建和諧安徽的重要保證。我們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規範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係,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進一步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並不斷規範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和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大力推進依法治省,規範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

    著力建設和諧文化,打牢和諧安徽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安徽的重要任務。我們堅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努力為構建和諧安徽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和良好的文化條件。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進一步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進一步打牢全社會共同的道德基礎。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和安徽的地方文化,弘揚“發展為上、改革為先、創新為魂、正氣為本”的崛起精神和艱苦創業、誠信合作的徽商精神,引導全省人民把熱愛祖國與熱愛安徽、熱愛家鄉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把全省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安徽發展、構建和諧安徽上來。發揮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舞紅花鼓燈,培育一批體現安徽特色、具有社會和市場強勢效應的文化項目和文化品牌,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大力提高社會建設和管理水平,鞏固和發展安定有序的社會局面。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是構建和諧安徽的必然要求。我們在抓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強化各級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推動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向農村覆蓋,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堅持以“三項工作”為抓手,即全面開展黨政領導幹部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活動,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努力實現“人要回去、事要解決”的目標;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積極消除深層次問題;認真做好非正常上訪和信訪老戶專項工作,著力構建信訪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維護穩定的工作責任制,完善不穩定因素排查化解機制、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管理、社會動員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建設“平安安徽”,努力使安徽成為全國最穩定的省份之一。

    加快安徽發展,構建和諧安徽,關鍵在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緊密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安徽的實踐,從思想理論、組織、制度、紀律與作風等方面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加快安徽發展、構建和諧安徽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指導實踐,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扎紮實實地推進和諧安徽的建設。(中共安徽省委書記 郭金龍) 

 
 
 相關鏈結
· 郭金龍除夕到肥東縣長臨河鎮羅店村給農民拜年
· 郭金龍強調要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 郭金龍:推動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 安徽省十屆人大常委會28次會議閉幕 郭金龍出席
· 安徽省22日召開全省經濟工作會議 郭金龍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