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秸稈能源獲全球能源大獎 上網發電仍需政策扶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4月15日電(記者 王婭妮)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一項利用秸稈能源發電的項目,日前獲得了全球能源獎一等獎。它徹底解決了以往類似技術中難以解決的焦油污染問題,有望于近日正式向電網輸電。但業內人士指出,秸稈發電等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目前仍普遍面臨電力“上網”難題,應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新技術突破秸稈利用“老大難”問題

    濟南市歷城區董家鎮柿子園村,一個200千瓦生物氣化發電示範工程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在這個有1607名村民、2556畝耕地的村莊,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小麥,每年産生可利用的秸稈約1000噸。

    記者在示範點看到,名為“二步法生物氣化發電技術”的裝置主要由一台氣化機組、一台氣體發電機組和一座儲氣櫃組成。技術人員孫榮峰副研究員介紹説,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使秸稈氣化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焦油再次裂解,得到含一氧化碳、氫、甲烷等的低熱值燃氣。燃氣經冷卻凈化後被送入燃氣發動機,發動機驅動發電機組就可以産生電力,送入電網。

    山東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所長孫立介紹,秸稈氣化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推廣應用多年。但原來的技術存在釋放有害物質焦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重大缺陷。加上缺乏經濟性等缺點,一些地方的秸稈氣化項目因此停頓。相比之下,新技術通過對焦油的強化裂解,産生了焦油含量極低的清潔燃氣,消除了二次污染,提高了發動機的穩定性。

    今年4月11日,這一“秸稈能源”項目因其減輕秸稈焚燒污染和替代化石能源的雙重作用,獲得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頒發的全球能源獎一等獎,是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獲獎項目。

    1千萬噸秸稈預計可為農民增收15億元

    生物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國生物能資源樣多量大,若能高效應用將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和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其中資源最豐富的秸稈為例,據估計,全國每年可産生秸稈7億噸,其中可用於能源用途的約為3.9億噸。

    項目組估算,以消化利用1000萬噸秸稈計算,如用於發電,僅山東省就可裝生物質氣化發電機組1000MW以上,産值42億元。在技術成熟後用於二甲醚生産,可年産二甲醚約180萬噸,産值90億元。每消化利用1000萬噸秸稈,預計可為農民增收15億元。

    中小型生物氣化發電系統適合我國國情應大力推廣

    “在‘二步法生物氣化’技術基礎上建設村鎮規模的中小型分佈式生物氣化發電系統,很適合中國國情。”孫立説,我國土地復種指數高,收穫時農民只能將秸稈置於田邊,乾燥後再收集,不利於大型機械作業;且秸稈資源分散在千家萬戶,遠距離收集、運輸及貯存成本較高。因此適於發展中小型分散型電廠,可就近利用秸稈資源,為周圍村鎮農民提供生活用能。

    孫立指出,對生物質能這樣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國家還應加大扶持力度。目前,新能源發電特別是分散型小型發電系統上網仍普遍面臨問題,其立項審批程序與大型電站基本相同,十分複雜且費用較高。另外,新能源發電有不穩定性,上網後將減少電網企業的售電量,因此影響了電網收購小發電的積極性。

    專家建議,對兆瓦級以下的、不具備兼用煤炭傾向、佔地面積小、在用戶側接入對大電網影響較少的小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國家應簡化項目行政許可程序,減少項目立項成本。例如對定型生産的小風電、光電和生物質發電系統由企業自行投資建設,向政府和電網備案後即可上網,並享受相應優惠政策。 

 
 
 相關鏈結
· 我國生物發電實質性運行 2010年裝機達200萬千瓦
· 國防科工委召開風力發電裝備産業發展規劃研討會
· 三峽工程右岸電站首臺機組安裝完成即將投産發電
· 水電建設集團簽訂錦屏一級電站引水發電系統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