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9日電(記者 吳晶)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30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19日在新華網與廣大網友在線交流時表示:“用高考形式選拔人才符合我國國情。”
戴家幹説,高考是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我國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間有10年停止高招錄取工作。高考不僅要為高等學校選拔人才,也承載著我國發展和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任務,對社會、對人民來説很重要。1977年恢復高考實際上是重建公平、公正的制度。
他説,我注意到兩會期間有委員提出“廢除高考”,但也有很多人反對,認為現在的制度還是比較公平的。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人口已將近7000萬,一個考生往往牽動一個甚至多個家庭。“高考有這麼多人關注很正常。我們的壓力很大,可以説是如履薄冰。”戴家幹説。
他表示,教育部考試中心作為我國考試工作的主管部門,將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抓住高考的本質。通過近兩年對老百姓想法的了解,特別是向學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了解情況,不斷完善工作。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高考功能應從“考試”轉向“評價”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19日在做客新華網時説,我國正在通過題庫建設,加強高考的評價功能,使高考從單一標準下的考試功能轉向為評價教育、評價考試、評價考生服務。
戴家幹説,我國常常把“考試”和“評價”混同起來。“評價”是一個更大的範圍,考試只是評價的一個手段和方式。一個好的考試應考出人的長處和優點,這樣才能使人全面發展。我國目前的高考分數僅僅是為普通高校錄取學生使用,但分數之後更大的開發是什麼?現在缺少這部分評價內容。
他説,教育部和財政部目前投入啟動資金1億元人民幣,正在建設國家級題庫,主要是使用技術手段解決高考“評價”。對於高考這樣的選拔性考試而言,我國題庫不僅將包括大量的題。還要達到四個指標:效度、信度、難度、區分度。
他解釋説,“效度”就是一道題適合不適合,“信度”就是反映考生平時的真實水平。“難度”和“區分度”相互關聯。題庫中的題都要經過磨合,從而確保考試準確、公正、公平、規範、安全。
戴家幹強調,題庫建設不僅僅是為考試安全,更重要的是提升考試質量,使人的個性通過測評,使人才按照個性需要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發展,而不是大家一味地追求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標準。
2006年,我國高考、研考、成考、自考等教育考試參考人數達4000萬人次。毫無疑問,我國已經成為一個考試大國。
戴家幹指出,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題庫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我國確實是考試大國,但我國的考試理念、方式、方法、手段、技術還不強。“題庫建設是一個方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説,我國目前有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製度、學位制度等多種教育制度。這些制度彼此之間在評價的過程中,缺乏標準。而在美國和北美地區,高中畢業生中三分之一的人上普通高校,三分之一的學生上高職、高專,三分之一的學生直接就業。不管哪一類教育,都把人的能力、知識通過統一評價手段確定出標準交接、銜接起來。上社區學院的人,畢業以後可以帶著評價的東西進入研究型大學,就業的人也可以直接去社區學院學習。
戴家幹説,我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統一的評價體系有助於構建一個學習型和終身教育的立交橋,形成真正的、現代化的國民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