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各地堅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23日   來源:經濟日報

    江蘇: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

    李惠芳是從蘇州玩具廠下崗的一名女工。她勇敢面對命運挑戰,籌集8萬元資金起家,經過艱苦創業,如今已擁有2900多平方米的工業廠房、11個産品加工點,主要産品長毛絨玩具遠銷歐美市場,年銷售收入達4000多萬元的企業。企業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同時,還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先後幫助10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職工平均年收入達到了18000元。

    在江蘇省,越來越多的像李惠芳這樣的創業者在成就一番經營事業的同時,為社會創造出大量就業崗位。據統計,到2006年底,該省私營企業總數已達60.01萬戶,個體工商戶187.01萬戶,兩者全年共新增就業機會237萬個,成為該省解決就業再就業的主渠道。

    實現再就業,關鍵要有崗位。創造就業崗位,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經濟。江蘇省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根本途徑,積極培育和發展新的就業增長點,拓寬就業空間,廣開就業門路。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先後兩次召開全省個體私營經濟大會,推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個私經濟每年都以20%的增幅在發展,私營企業數已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

    據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對該省2006年個私經濟統計分析,該省個私經濟總量已佔到江蘇全省GDP的1/3,稅收的1/4,就業的1/2,成為江蘇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蘇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增加就業崗位的另一個著力點。江蘇省各級政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就業成本較低的社區服務、餐飲、商貿流通、旅遊等行業,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發展服務業已成為解決困難群體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江蘇省各類社會服務業(主要是社區服務業)、商貿流通業、餐飲業、旅遊及相關産業等傳統服務業,使大量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工作技能單一的就業困難人群獲得了相應的就業崗位。

    江蘇省各級政府部門還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興辦了一批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安排就業為目的的資源開發、生態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工程,同時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把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問題同加強城市的環保、綠化、衛生、交通、便民服務等事業結合在一起。近年來,常州市荷花池社區、馬公橋街道花園社區等街道組織開發社區保潔、保綠、保養、保安、車輛看管和社區家政等較低門檻的社區服務業崗位,千方百計為下崗職工創造就業機會。據統計,僅去年,天寧區新豐街道各社區在社區平臺信息網絡上發佈崗位信息1300余個,而鐘樓區荷花池社區一年內共幫助98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哈爾濱:安置近10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哈爾濱市道裏區建國社區的下崗職工張振宇,從原哈爾濱松江電機廠下崗後,一直想自己開個文化商店,多掙點錢供孩子上中學。市裏出臺發放小額貸款的政策,實現了他的願望。為配合發放小額貸款政策,哈爾濱市委還號召全體機關幹部,每月拿出部分工資,資助下崗職工再就業,目前已捐款近百萬元。

    哈爾濱市現已累計發放2億多元小額貸款,培訓1000多名領辦企業的創業者,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近10萬人。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哈爾濱市,隨著企業改制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就業壓力很大。這兩年來,全市共有32.8萬名國有企業職工實施並軌,其中20余萬人屬於靈活就業情況。全市每年登記下崗失業人員8萬人左右,每年新增失業人員近10萬人。為拓展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渠道、提高就業層次,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正在組織3.2萬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再就業培訓。培訓領域涉及房産仲介、物流運輸、特色旅遊、餐飲娛樂、加工製作等20多個行業,在培訓再就業人員中提倡創業意識。

    今年,哈爾濱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安置下崗失業和關閉破産企業人員的再就業政策。

    一是繼續做好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證》資格認定和發放工作;二是重點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積極協調財政、銀行等部門,合力做好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建立信用社區、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捆綁式”聯動機制;通過新聞媒體,借助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等渠道,使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更加透明,讓下崗失業人員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三是強力推進社保補貼發放工作,做到應發盡發;四是做好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的準備工作,理順職工勞動關係,掌握企業職工的分佈和年齡、技能情況,落實下崗職工安置方案。

    擴大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是做好下崗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配合老工業基地改造、區域經濟發展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圍繞汽車、醫藥、森工、餐飲、食品加工等行業,及時了解用工信息;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重點開發社區衛生、家政服務、社區保安、養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務和廢舊物資回收等就業崗位,為促進下崗人員再就業開拓廣闊空間。今年,哈爾濱市將開發公益性崗位2000個,全部安置特殊就業困難人員。

    山西: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人員就業

    焦瑞嬋是太原市迎澤區老軍營街道辦桃南一社區的計生專管員,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忙著接待前來諮詢的市民。在得到這個崗位之前,她屬於這個城市“零就業家庭”中的一員。

    “我很珍惜現在的工作,作為一名37歲的下崗女工,找個合適的工作很不容易。”焦瑞嬋原是一名國企工人,由於原單位效益不佳,和愛人1999年就雙雙下崗了,幾年來找過不少工作,但總不能穩定下來。全家有四個老人需要贍養,還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生活艱難。社區的同志了解情況後,為她安排了現在的崗位。這個工作屬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520元。她説,“就讓我填了個表,我懷著試一試的心情報了名,結果沒幾天就上崗了。雖然收入不算高,但我心裏很穩定。”

    記者從山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所謂“零就業家庭”,是指家庭成員同是城鎮居民,符合法定勞動年齡,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均持有《失業證》且無一人就業的困難家庭。在今年一季度,山西省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再就業援助活動,主要援助對象包括尚未就業的“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一戶兩代、夫妻雙方尚未就業、撫養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等就業困難人員。還有已在公益性崗位就業、靈活就業和被企業吸納,但沒有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人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以及各地確定的其他需要幫助的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活動將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列入了重點解決行列。

    為了提升就業能力,改變擇業觀念,山西省就業指導中心還組織高級職業指導師“一對一”為就業困難人員開展職業指導、政策諮詢等服務,並組織心理諮詢師為其進行職業素質測評和心理諮詢,或組織培訓學校對其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即實施一對一的幫扶和援助。從2006年起,山西省把享受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從“4050”人員擴大到所有下崗失業人員,把小額貸款額度從2萬元放寬到5萬元。全省就業再就業資金補貼支出了9.24億元,幫助4.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和16.9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據悉,今年太原市將安置就業困難人員9500人,基本解決“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問題。 (記者 鬱進東 倪偉齡 劉存瑞 通訊員 方方)

 
 
 相關鏈結
· 溫家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 中國人民銀行: 推動小額貸款 促進擴大就業再就業
· 為什麼要把擴大就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的位置
·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關於發展第三産業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