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召開的全國社會發展科技會議上,科技部發佈了《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行動(2006—2010)》,將其作為政策引導類計劃之一,與星火、火炬計劃相並列,將政策引導類計劃的覆蓋面從農業、工業拓展到社會發展領域。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等出席了會議。
據悉,“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行動”“十一五”期間將實施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行動、提升城鎮綠色發展行動、促進公眾健康科技行動、中醫藥區域優勢發展及基地建設行動、生物遺傳資源發展與保護科技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示範行動等七項科技行動。將集成和推廣先進實用技術500項,開展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與示範500項,形成一批可持續發展科技諮詢服務機構,提高我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與整體水平。
劉燕華在工作報告中指出,“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促進行動”將成為社會發展科技領域的一面旗幟,與其他科技計劃相配合,全方位推進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十一五”期間,社會發展科技工作主要有五方面戰略重點。一是為解決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問題提供技術支撐,重點圍繞水資源安全供給、油氣資源保障、固體礦産資源保障、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二是突出節能、減排主題,把發展能源和環境保護技術放在優先位置,加強環境保護、資源循環與再生綜合利用、生態修復、全球環境等方面的技術研究與開發。三是圍繞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加強計劃生育與重大疾病防治,創新藥物與醫療器械、中醫藥現代化、生物技術、文化、體育等方面科技工作。四是圍繞保障公共安全和城鎮可持續發展,重點發展公共安全應急平臺、科技強警、生産安全、食品安全、防災減災以及城鎮規劃、建設技術研究,加強關鍵技術示範。五是積極開展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的前瞻性戰略和政策研究,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他同時要求,“十一五”社會發展科技工作要做到“五個有機結合”。一是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有機結合,積極推進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可持續發展科技體系建設。二是以企業為主體,“官、産、學、研、民”有機結合,積極推進社會發展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三是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前瞻性戰略研究、科學方法研究和提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四是項目、基地、隊伍和品牌有機結合,積極推進社會發展科技工作網絡建設。五是社會發展領域國家支撐計劃、863計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計劃與政策引導類計劃等科技計劃有機結合,推進形成相互支撐、資源集成的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體系。
據介紹,“十五”期間,國家在社會發展科技領域的投入達60多億元,取得科技成果24000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50億元,建立各類實驗示範基地1100多個。“十一五”期間,國家對科技經費的投入方向進行了戰略性調整,將重點加強社會發展科技領域工作,把農社領域與工業領域的科技經費由原來的3:7調整為5:5,社會發展科技領域的投入將會成倍增長。(劉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