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長江防洪形成綜合治理體系 防汛抗旱首長負責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5月13日電(記者安蓓)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13日説,經過多年建設,長江中下游已初步形成綜合防洪治理體系,為今年及今後長江防洪奠定了基礎,但確保長江年年安然度汛,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長江防汛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長江委主任蔡其華對參加“防汛江河行”採訪的記者説,隨著三峽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長江中下游防洪已逐步達到以三峽水庫為骨幹、堤防為基礎,配合以其他干支流水庫、分蓄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使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根據長江委提供的資料,三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後,荊江地區防洪形勢將發生根本變化。遇小于百年一遇洪水,可使沙市水位不超過44.5至45米,不啟用荊江分洪區;遇千年一遇或1870年那樣的歷史特大洪水,配合荊江地區分洪區的運用,可使沙市水位不超過45米,從而保證荊江兩岸的安全。

    城陵磯附近地區,一般年份可以基本上不分洪;遇特大洪水,可減少本地區的分蓄洪量和土地淹沒。武漢地區由於長江上遊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避免荊江大堤潰決後洪水取捷徑直趨武漢的威脅;通過水庫控制,大大提高防洪調度的靈活性。

    蔡其華指出,今年及今後若干年長江防汛工作仍然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長江巨大洪量與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若發生流域大洪水,特別是1870年的特大洪水,防洪形勢依然嚴峻。

    其次,三峽工程蓄水以來,河道蓄泄能力、江湖關係、河勢等都發生變化。據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來,長江上遊主産沙區一直未發生強降雨,來水輸沙量減少明顯。三峽工程蓄水攔沙,進一步削減了河流輸沙量。清水下泄,對長江中下游河道沿程沖刷,引起局部河勢變化,對已守護險工險段産生影響,還可能會産生新的堤防險工險段。

    此外,由於防洪規劃未能充分落實,一些支、幹流堤防並未完全形成封閉圈,一些中小河流、中小水庫依然是防汛的隱患。

    對此,蔡其華表示,應加強監測、積極應對,實現長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長江防汛抗旱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

    新華社武漢5月13日電(記者安蓓)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13日説,今年長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將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以確保安全度汛。

    長江防汛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長江委主任蔡其華對參加“防汛江河行”採訪的記者説,今年汛前,長江流域各省市防汛部門擬在新聞媒體上公佈省市大江、大河、大水庫、滯蓄洪區、重點防洪城市和重點流域性工程的行政防汛責任人和技術防汛責任人名單,同時要求地(市)或區縣公佈其轄區內江河、水庫、城市等行政首長防汛責任人名單,接受社會各界對防汛工作的監督。

    蔡其華説,落實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保證。

    她表示,目前長江流域各省市已逐級簽訂了防汛工作責任狀,形成了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以“分級負責制、部門負責制、技術負責制、防汛崗位負責制”為支撐的責任制體系,建立了有效的防汛責任監督機制。

    根據前期氣象預測,今年長江流域有可能發生大洪水。對此,蔡其華表示,如果發生1998年規模的洪水,只要各項防汛工作準備到位,嚴格執行各項防汛制度和預案,可避免千人萬人上堤搶險的被動局面,確保長江流域大堤安全。

    據介紹,長江防總、長江委已完成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0省市的防汛準備檢查工作。長江委對所轄範圍內上報的各項水利工程防汛度汛預案均予以批復,並要求各級部門在6月至8月主汛期來臨時嚴格按照批准方案執行到位。

    此外,長江流域各地都加大了水毀水利工程修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防汛應急工程建設。初步統計,修復水毀工程13.7萬處,加固堤防2259公里,疏浚河道5093公里,加固水庫2833座,泵閘更新改造49座,對十分嚴重的病險水庫實行空庫運行。同時,加大了對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實,並加強了防汛搶險隊伍、物資、通訊、水文測報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相關鏈結
· 重慶市到2010年將基本建成長江上遊航運中心
· 長江幹線重慶段從5月1日起全面提高航道維護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