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印象中的非洲經濟發展如何?
13日在上海由非洲開發銀行最新發佈的《2006—2007非洲經濟前景展望報告》透露:過去20年,非洲正經歷生機勃勃的最快速經濟發展;6年來,整個非洲大陸的GDP增速保持在5%左右,2006年達到5.5%,今年預計還能再上一個臺階,達6%。
16日在上海召開的“2007非行年會”,將是首度在亞洲、第二次在非洲以外地方舉辦。正如非行新聞官考克·車耶德所説:“在中國舉辦非行年會,可以吸引更多媒體來報道,這將不僅使非行,甚至使整個非洲都會更加引人注目。”注目非洲,這裡有8億人口、有肥沃的土地、有種類繁多的礦産、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這裡正逐步從衝突及內戰中擺脫出來、正逐步脫離大範圍饑荒和疾病困擾、正在引起全球範圍內投資者們的關注……
一個全新的非洲,正在迎面走來。
2006年11月5日下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宣讀儀式。這是宣讀儀式結束後,胡錦濤和論壇非洲成員國代表團團長以及非盟委員會主席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樊如鈞 攝
新經濟
在13日這份最新發佈的《2006—2007非洲經濟前景展望報告》及13日下午在上海舉行的“開發性金融與中非經濟合作”研討會上,一頁頁報告、一串串數據、一句句介紹,清晰描繪出一個正在展露起步跡象的新非洲——
從不同國家來看,作為非洲四大經濟體,南非、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和埃及擁有全非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佔全洲GDP總量的一半,是非洲發展的火車頭。它們的增速,平均達5.1%,增勢強勁。而其餘諸國,因基數較低,增速更高達年均6%。
從不同分區來看,南方非洲平均增速預計將從去年的5.4%增加到2007年的6.1%,僅津巴布韋一國經濟出現下降。而2007年的安哥拉,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創紀錄的2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安哥拉新油田的石油出口,鑽石的開採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南非的經濟增長為5%,這也是其自1991年以來的最快增長。
北非國家,GDP增長估計能保持6%。這主要由於毛裏塔尼亞和蘇丹的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埃及的經濟增長也達6.8%。摩洛哥受益於大旱結束帶來的農業豐産,去年經濟增長達7.3%。
西部非洲,經濟有望從去年的4.8%加速增長到2007年的5.9%。在尼日利亞,去年經濟增長5.3%,主要依舊靠“黑色黃金”——石油。尼日爾三角洲地區重建帶來的石油增産讓尼日利亞獲益良多。塞拉利昂和加納也表現不俗,去年增速分別達7.4%和6.1%。
中部非洲,平均GDP增長有望從去年的3.9%達到今年的5.2%,2008年可能達到6.3%。這與捐贈帶來的重建有關。
東非國家,去年經濟增長達5.1%,預計今後兩年將分別達5.8%、6%。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依舊在該地區發展最快。
最為重要的或許還是這一個數據:非洲經濟的增長超過了全球平均增幅!
非洲經濟展露出起步的跡象,其動力來自於非洲的資源。在油價高漲的時代,全世界對石油和其他礦石的強勁需求,讓非洲賺到了真金。統計顯示,非洲所有國家的石油凈出口額,平均增速達5.2%。而風調雨順的好天氣,也讓非洲農業喜獲豐收,進而帶動了經濟增長。此外,非洲各國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亦增強了私人投資的信心。
不過,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表示:即便如此,非洲大陸還需加速發展,達到7%—8%的年增長率,以實現2015年前將赤貧人口降到一半的千年發展目標。
新機遇
“投資非洲是不可錯過的歷史機遇!”與會一位非洲開發銀行高官説出各國投資者心聲。逐步提速的經濟,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讓非洲開始進入全球投資者的視野。
根據歷史經驗,一個地區經濟啟動需抓住兩點:原料和市場。正處起步階段的非洲,最誘人的不僅是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在於非洲對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渴望。據高盛公司常務董事科林·科爾曼介紹,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資本平均值是非洲市場的18倍,可見非洲對資金有多麼需要。農業、製造業、基礎建設和服務,都需資金滋潤。由此,調查顯示,在非洲進行投資效益高達36%,而全球平均水平不過14%。
科林·科爾曼介紹説,南非是進入非洲的通道。這裡匯聚了非洲市場四分之三的資本總額。在過去4年內,外國對南非的直接投資超過200億美元,其中來自英國的投資佔一半以上,其餘來自美國、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香港。這些資本主要投資于南非的稀有金屬、石油及電信、碼頭等基礎設施。而3年內世界各國對南非之外的國家,投資額不過150億美元。
在非洲,另一值得關注的是私人股權及基金投資者,眾多的基金在非洲購買私人股權和上市公司證券。以南非為代表的非洲資本市場為投資者打開一扇門。高盛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非洲有1600多家上市公司,其股息收益率達4.5%,高於紐約、倫敦。以南非為例,其資本市場的規模已達7000多億美元,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已相當接近。
新挑戰
雖有巨大投資及增長潛力,但非洲發展仍滯後於世界水平,非洲的出口貿易額只佔世界總貿易額非常小一部分。13日研討會上,烏干達財政部官員表示,阻礙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缺乏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資的資金。
而在非洲經濟展望報告中,飲用水和衛生狀況,被列為非洲經濟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
數據顯示,在撒哈拉以南地區,每年有1000萬人的飲用水問題得到解決,但這遠遠落後於非洲人口增長的速度。現在的預測顯示,到2015年,大約仍有2.34億的非洲居民得不到安全飲用水。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非洲國家都被這一問題困擾,北非獲得乾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已處發展中國家最高水平。在撒哈拉以南地區,毛裏求斯、南非也已基本解決這一問題,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等國也有顯著進展。專家認為,在非洲,飲用水的匱乏並不是一個資源問題,因為從整體上説非洲的淡水資源相當豐富;在這裡,水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管理不善、污染浪費和基礎設施缺乏等原因導致。
相比而言,相對較高的通脹率,恐怕成為了投資非洲可能碰到的新挑戰。非洲經濟展望報告認為,以國際油價為代表的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使很多非洲原油和資源出口國從中收益,但是價格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各個非洲國家控制通脹的風險。在去年,整個非洲大陸的通脹水平已增加到9.1%。今明兩年,非洲原油進口國的平均通脹率可能達到12.7%和12.9%。經合組織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影響非洲國家為宏觀經濟穩定所做的努力。
另外,在人身安全方面,也應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不僅要了解當地氣候和資源狀況,還應包括當地的歷史、民族關係、宗教和政治狀況等,做好風險評估及準備。
新篇章
中非合作,源遠流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沐濤對當下中非經貿合作前景的分析,從公元前2世紀説起:“漢朝,中國便與埃及實現了直接交往。明鄭和下西洋,船隊4次航行到東非沿岸。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中國與非洲國家結成‘全天候的朋友’,在國際事務中相互支持,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進步方面也攜手合作。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真心實意的幫助。2000年,中非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去年,中國政府發表了第一份《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全面規劃了新時期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友好合作,提出建立和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此後,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先後出訪了非洲10多個國家。去年11月,在北京舉辦了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政府將採取擴大對非援助規模、設立中非發展基金、進一步向非洲開放市場等8項政策措施,以促進中非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的合作。這一年,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貿易額達555億美元,同比增長40%。今年伊始,胡錦濤主席又出訪了非洲8國,被譽為‘友誼之旅、合作之旅’,進一步推動了雙方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步伐。”
沐濤教授認為,從新中國成立後的50多年中非關係發展看,當下的中非關係,正處在一個更加側重於經濟合作、互利共贏的時代。“從政治大氣候看,非洲已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初政局最不穩定時期,現在絕大多數國家政局較穩,發展經濟成為首要任務,因此中非雙方經濟合作的前景,應當説是很好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數據顯示,去年中非貿易額佔我國年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已超過美國這一比例的歷史最高值。但在專家看來,儘管如此,中非貿易仍有很大潛力可挖。沐濤教授建議:“可增加和擴大從非洲的産品進口額和進口産品的種類。現在中國從非洲進口以礦産品居多,以後可增加一些熱帶農産品的進口,如咖啡、可可、腰果等,非洲的木瓜既多又便宜,且有一定的儲存期,完全可以增加進口。另外,我國對非的産品出口,除繼續發展面向大眾的價廉物美的工業品外,應當更多增加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産品,注意提高産品質量,因為以低價佔領市場的時代即將結束。總之,中非合作發展潛力還很大,前景廣闊,值得雙方共同努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
中非合作,正在掀開新篇章。(陳春艷 孟群舒 郭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