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殘運會之後怎麼辦:社會保障機制等要做到更到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編者按:殘運會只有8天時間,但殘疾人事業卻是長久之計。關愛殘疾人,絕對不能是只在殘運會這短短幾日的“運動”,而應該在殘疾人專用設施、社會道德以及制度保障等諸多方面上形成長期有效的體系,逐漸讓全社會的殘疾人都能享受到,這本身也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舉辦本屆殘運會的雲南省的“一斑”,可見整個中國殘疾人事業的“全豹”。

殘運會之後怎麼辦之一:讓殘疾人設施“物盡其用”

    新華社昆明5月17日電(記者 陳鵬)“不能讓殘運會之前興建、改建的相關場館和設施很快就湮沒無聲,否則,那將是對發展殘疾人事業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莫大諷刺!”昆明市殘聯官員龐文説。

    雲南省在就殘運會期間清理、改造、擴建的殘疾人設施進行普查,以繼續改善殘疾人的硬體設施。殘運會期間,昆明和玉溪兩座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大為改觀:盲道、緣石坡道的佔用現象得到全面清理,市內主要公園無障礙設施修整到位,交通路口的蜂鳴聲被恢復,主要街道的公共廁所也相繼增設了方便殘疾人的馬桶、小便池和專用扶手,接待運動員的賓館更是花大力氣改造無障礙設施,比如新修無障礙通道、安裝低位淋浴噴頭等;各大比賽體育場館更是不遺餘力,無論輔助設備還是比賽設施都盡可能做到“無障礙”。

    除了大力修建適合殘疾人使用的設施設備,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現有的設施設備“物盡其用”。

    “希望這些設施一直為殘疾人所用,”龐文説,“因為它們原本就是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殘運會之前,昆明60%以上的無障礙設施被佔用和忽視:自行車停放地、報刊亭以及臨時停放的汽車都在擠佔盲道、緣石坡道;眾多公共場所難覓無障礙設施蹤跡,全社會對無障礙設施的了解更是少而又少。

    事實上,在全國各地,這種現象並不罕見。

    龐文認為,殘運會之後,各級殘聯應該聯合城管、交通、旅遊等部門維護好無障礙設施,對侵佔無障礙設施的行為予以堅決查處,比如對開上盲道的機動車應該進行重罰,這樣才能共同維護好因舉辦殘運會而得之不易的無障礙環境。

    同時,宣傳也是關鍵點。只有讓絕大多數人了解到無障礙設施的意義,才能讓大家自覺地保護這些設施。

    作為本屆殘運會最重要的比賽場館,新亞洲體育城也面臨“殘運會之後怎麼辦”的問題。這次新亞洲體育城對無障礙設施進行了鉅額投入,從一樓盤旋至五樓的無障礙通道、電梯間的盲文按鈕等等與所有場館早已聯為一體。

    新亞洲體育中心負責人劉斌介紹説:“殘運會之後,我們同樣歡迎殘疾人朋友參與到各項體育活動中來,讓他們成為我們新亞洲最穩定的顧客群;同時,我們將繼續對殘疾人運動予以傾注,把新亞洲體育城開發成為一個國際性的殘疾人運動基地,吸引海外的殘疾人隊伍來這裡進行高原訓練。”

殘運會之後怎麼辦之二:愛心不應該是曇花一現

    新華社昆明5月17日電(記者 陳鵬)殘運會是一次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的重要契機,有關人士呼籲,殘運會之後,殘運會期間涌現積累的社會公德決不該是曇花一現,而應該讓全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愛匯成一條永不停歇的涓涓細流。

    組委會社會動員和志願者工作部秘書長畢小忠介紹,殘運會期間,昆明街頭四處洋溢著濃郁的關愛氛圍。它全面體現了殘運會對社會道德建設的巨大推動力。比如在比賽期間,曾經讓組委會擔心遠離市區的游泳館每天都湧來數千名市民觀戰,最後考慮到場館安全,不得不分批進場。

    本屆殘運會,近6萬年輕人報名參加志願者、最終“精挑細選”5000多人也創造了歷屆報名、留用人數之最;昆明還組織了9萬多名小學生現場感受了殘疾人運動的震撼力;2600多輛愛心的士晝夜奔馳在昆明的大街小巷,為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和殘疾運動員送去無償而無私的關愛……

    愛心不應該是曇花一現。畢小忠認為,通過殘運會,無論是觀眾、大中小學生還是愛心司機們,都會是傳遞愛心和維繫殘運精神的“火種”,尤其5000多名志願者,他們通過了解殘運會、走近殘疾人,對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必將對他們周圍的家人、朋友、同學、同事潛移默化,最終融會成更加寬闊的關愛之河。

    僅靠殘運會的感動、感染還遠遠不夠,關鍵還得在殘運會之後持續開展各種愛殘助殘活動。畢小忠介紹,過去雲南團省委每年都組織2000名志願者廣泛開展各種助殘和幫扶,殘運會後將把相關活動更頻繁地開展下去,尤其要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的幫扶-他高度重視志願者的力量,“要讓年輕人走近殘疾人,不僅使關愛變成一種美德,更要變成一種習慣。”

    雲南省殘聯副理事長張功傑承認,目前全社會對殘疾人事業還存在一定的誤讀和漠視,殘運會的確是一個重要契機,必須借助它探尋和建立長效機制,政府應該定期加大愛殘助殘的宣傳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落實《殘疾人保障法》和各種相關配套法規。

    “比如雲南省已經有全國領先的《殘疾人優待規定》,各級政府如果拿出決心把它落實好,全社會都會逐漸投入到關心、關注殘疾人的事業中來。不愁愛殘助殘的社會公德不會變成一條永不停歇的涓涓細流,”張功傑説。

殘運會之後怎麼辦之三:社會保障機制是殘疾人最大的“輔助器”

    新華社昆明5月17日電(記者 陳鵬)殘運會期間,殘疾人事業得到空前關注,但如果缺乏長期有效的社會保障機制,對殘疾人的關愛和支持只能是“畢其功於一役”。為此,有關人士認為應借殘運會契機,把針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措施做得更到位,讓它成為關愛殘疾人方方面面的最大“輔助器”。

    雲南省殘疾人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李丕鈞介紹,“十五”期間,雲南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比如政府加強了主導作用,法律規章進一步完善,先後出臺了在全國領先的《雲南省殘疾人優待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扶助貧困殘疾人工作實施意見》等等,特別是《雲南省殘疾人有待規定》的頒布為殘疾人減免各種稅費達3億多元,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基層的工作也得到加強,全省繼省、州、縣、鄉四級殘聯組織建立之後,又在8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3943個村民委員會和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殘疾人組織。

    “十五”期間,雲南還為29萬名殘疾人提供了康復救助服務,殘疾兒童的義務就學率也達到78·3%;過去5年裏,殘疾人職業培訓達20多萬人次,全省有6·8萬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並提高了保障標準,尤其與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也更加密切,他們為中國的殘疾人提供了康復、教育、醫療等等方面的救助。

    本屆殘運會也讓中國各項殘疾人保障措施、機制和法規得到廣泛了解,“健全人主動走向殘疾人,他們從沒像現在這麼親近過。”李丕鈞介紹,借殘運會東風,雲南還將在5月31日前完成全省殘疾人抽樣調查工作,而雲南的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已經上報省政府批轉執行,省殘聯與30多個部門聯合製訂的18個配套實施方案正在會簽,這些舉措將繼續給雲南的殘疾人事業帶來新的動力和發展空間。

    但李丕鈞認為,眼下殘疾人的各項保障制度還有很多難點:貧困面大、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康復需求與服務能力差距很大、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等等。要讓雲南288·3萬殘疾人全面受益,今後需要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殘疾人給予重點保障和特殊的扶持,更要在農村建設中大力推進殘疾人的扶貧開發,真正改善殘疾人的生存質量。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雲南殘疾人藝術家認為,目前的制度、措施不可謂不全不細,但在落實過程中經常發生令人遺憾的偏差,窮根究底是人們對殘疾人普遍存在的冷漠和歧視,“落實不力”也缺少監管。

    “我衷心希望冰冷的制度能被愛心‘潤滑’,真正讓各種社會保障機製成為殘疾人最大的人生‘輔助器’。”

 
 
 相關鏈結
· 雲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觀看殘運會比賽為運動員頒獎
· 第七屆殘運會開幕式側記:愛在天地間 我們心相連
· 昆明殘運會表現優異者將成北京殘奧會中國團主力
· 第七屆殘運會開幕|側記|國際殘奧委主席致信祝賀
· 國際殘奧委主席克雷文致信祝賀昆明殘運會開幕
· 全國殘運會將在昆明開幕 志願者趨於多元大眾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