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大山,讓世代貴州人種在屋前屋後,賣在村頭村尾,祖祖輩輩吃了信息閉塞的虧,而如今,貴州省依託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網,信息入鄉進村,該種啥?該咋賣?一清二楚,有效地拓寬了山裏人通向大市場的信息瓶頸。僅在2006年,貴州“農經網”多渠道發佈信息354萬餘條,直接促成省內農産品外銷和招商引資8.2億元。
2000年以來,貴州省投入3000多萬元,以“農經網”建設為龍頭,按照“四個一”標準,即一間辦公室、一台電腦、一個信息員、一部電話,在全省1452個鄉鎮建成了信息服務中心,在443個村寨建起信息服務站,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價格、生産、氣候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引導産業結構調整。
貴州“農經網”省級信息中心副主任段露雅説,依靠信息服務,“農經網”建網7年來已促成省內農産品外銷和招商引資達32.5億元。
信息服務的關鍵在於信息傳遞的及時與準確。貴州建立省、地、縣“農經網”三級培訓體系,培訓8000人次,建起了一批1500多人的農村基層信息員骨幹隊伍,活躍在田間地頭、農貿市場、涉農企業,及時蒐集、分析和傳遞信息。還自主研發農産品市場分析與預測發佈、農業專家服務、災情速報等五大系統,建立實用技術、涉農企業、農村勞動力等八大數據庫。至今,貴州“農經網”日均發佈信息7500余條,信息總量達到1500萬餘條。
有價值的信息能産生效益,但前提是農戶能及時了解並有效利用信息。貴陽烏當區永樂鄉是貴陽人的“菜籃子”,在鄉無公害果蔬基地,豎著一塊電子顯示屏,屏幕不斷滾動播出貴陽、昆明、重慶三地白菜、大蔥、西紅柿等農産品價格信息、供求信息和聯絡銷售的方式,綜合比較下,一個電話,蔬菜商直接到地頭拉貨,賣的價格高,又節約了找市場和運輸的成本,如今永樂每天蔬菜交易額達到10多萬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像這樣的顯示屏貴州已建27個,每個成本2萬多元。水塘村民楊思明説,顯示屏成了菜農的“千里眼順風耳”,信息一目了然,種菜有指導,賣菜有市場。
“十一五”期間,貴州還將基本完成“信息進村入戶到企工程”。50%以上重點村進行網絡延伸建設,按照“四個一”的標準組建12000個貴州“農經網”村級信息服務點,發展農民用戶5萬戶以上,主要涉農企業100%入網。(汪志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