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5月29日電(記者 任曉剛)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局獲悉,經過6年的努力,發源於青海省祁連縣境內的黑河上遊治理工作取得了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草地圍欄102萬畝,核減牲畜超過10萬頭(只),促進了當地生態恢復。
黑河是我國西北地區第二大內陸河,發源於祁連山中段,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3個省區,最終於內蒙古阿拉善盟注入居延海,流域面積約14.29萬平方公里。近幾十年來,黑河上遊生態系統持續惡化,水源涵養能力受到威脅。加之中下游地區過度截取河水,使得流入居延海的河水越來越少,居延海于1992年完全乾涸,附近地區嚴重沙化,成為沙塵暴的重要源頭,嚴重影響北京等北方地區。
由於黑河上遊地區形成的地表徑流是承載整個流域社會經濟的基礎條件,因此,保護和維持上遊地區的自然生態,恢復上遊地區生態功能和水源涵養能力,對於黑河水安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關係重大。2000年,國務院授權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設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對黑河流域統一管理,逐步採取措施恢復居延海生態環境。
據介紹,黑河上遊治理的主要目標是解決草畜矛盾,改善草地生態環境,遏制草地退化趨勢,為流域中下游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氣溫偏高 降水偏少 三江源乾旱化趨勢加劇
新華社西寧5月29日電(記者 葉超)青海省氣候中心研究顯示,2006年三江源地區氣溫異常偏高,降水明顯偏少,成為這一地區罕見的乾旱年份。三江源地區近40年來呈現出的乾旱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據青海省氣象局多年觀測,近40年來,三江源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以每10年0.25攝氏度的速率上升,明顯高於青海省年平均氣溫每10年0.22攝氏度的上升速率,增溫趨勢十分明顯;同時年降水量以每10年2.81毫米的速率減少,而年蒸發量在以每10年5.8毫米的速率增大。
青海省氣候中心工程師戴升介紹,2006年三江源地區年平均氣溫0.6攝氏度,較歷年均值偏高1.6攝氏度,創造了1961年有氣象資料以來的歷史極值。這一年中,三江源地區的降水資源量是1550億立方米,與常年相比偏少119.3億立方米,低於歷年均值1成左右。2006年,三江源地區的罕見乾旱證明這一地區的乾旱化趨勢還在進一步加劇。
據了解,三江源地區氣候乾旱化趨勢,直接造成了當地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這一地區冰川退縮,湖泊水位下降,河流流量明顯減少。
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素有“中華水塔”之稱。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三江源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對我國、東亞甚至北半球的大氣環流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